《帝以道勝,王以德勝》原文與賞析
語曰:“將相明,國無兵①。”舜以干戚②而服有苗③,魯以泮④宮而來淮夷⑤。以道勝者,帝;以德勝者,王;以謀勝者,伯;以力勝者,強。強兵滅,伯⑥兵絕;帝王之兵,前無敵。人主之道,信其然矣!(《主有道德篇第四》)
【注釋】①兵:戰爭。②干戚:亦作“干鏚”,指古代盾和斧兩種兵器。③有苗:即三苗,堯舜時代我國南方較為強大的部族。④泮(pàn)宮:西周時代諸侯國所設的學校名,這里借指教育感化。⑤淮夷:古代居于淮河流域的部族。⑥伯:通“霸”。
【譯文】諺語說得好:“將相賢明,國無戰爭。”舜用武力征服了南方的三苗部族,魯國用興辦學校施以教育感化淮河流域的部族。用道來取勝的人,可以稱帝;用德來取勝的人,可以稱王;用謀略來取勝的人,可以稱霸;用勢力來取勝的人,可以稱強。強者的軍隊終歸要被消滅,霸者的軍隊終歸也要滅絕;唯有帝者和王者的軍隊,才能所向無敵。作為君主的治國安邦之道,相信其確實是這樣的啊!
【評說】道是自然界的法則,德是人類社會的規范,謀是稱霸者的智慧,力是稱強者的拳頭。道、德、謀、力,各有千秋;兼而有之,國運亨通。
上一篇:《爾為爾,我為我》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府不積貨,藏于民》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