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文學·漢樂府·孤兒行》原文、賞析、鑒賞
孤兒生,孤子遇生〔2〕,命獨當苦。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3〕。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頭多蟣虱,面目多塵,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4〕。上高堂,行取殿下堂〔5〕,孤兒淚下如雨。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手為錯〔6〕,足下無菲〔7〕。愴愴履霜〔8〕,中多蒺藜,拔斷蒺藜,腸月中〔9〕,愴欲悲。淚下渫渫〔10〕,清涕累累〔11〕。冬無復襦〔12〕,夏無單衣。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春氣動,草萌芽,三月蠶桑,六月收瓜。將是瓜車,來到還家。瓜車反覆〔13〕助我者少,啗瓜者多〔14〕。“愿還我蒂〔15〕,兄與嫂嚴,獨且急歸〔16〕,當興校計。〔17〕”
亂曰:里中一何譊譊〔18〕,愿欲寄尺書〔19〕,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
〔1〕本詩在《樂府詩集》中屬《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
〔2〕孤子遇生:據(jù)余冠英《樂府詩選》注:《釋言》遇,偶也。此句可解作“孤兒偶然來到這個世上。”
〔3〕行賈(gu):往來經(jīng)商。
〔4〕“面目”三句:據(jù)逯欽立考證:此句中的第一個“大”字為“土”之誤,后一個“大”字為衍文,這三句的斷句應該是:“面目多塵土,兄言辦飯,嫂曰視馬。”
〔5〕行:復。取:即“趨”,急走。
〔6〕錯:皵?shù)募俳瑁钙つw皴裂。
〔7〕菲(fei):通“屝”,草鞋。
〔8〕愴愴:悲傷貌。履霜:踏著霜雪。
〔9〕腸:腓腸,足脛后面的肉。月:同“肉”。
〔10〕渫渫(xie):水流貌,這里形容眼淚不斷流出。
〔11〕累累:不斷流出貌。
〔12〕復襦:短夾襖。
〔13〕反覆:即“翻覆”。
〔14〕啗:同“啖”,吃。
〔15〕蒂:瓜蒂。
〔16〕獨:將。且:句中語助詞。
〔17〕校計:計較,麻煩。
〔18〕里中:家中。譊譊(nao nao):吵鬧怒叫聲。
〔19〕尺書:書信。
這首詩寫孤兒備受兄嫂虐待的情形。封建倫理道德,應是兄悌弟敬。但本詩中的兄嫂卻把弟弟當做家奴使喚,以致孤兒萌生“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的沉痛念頭。封建統(tǒng)治者采風的目的之一是“觀風俗,知薄厚”,從本詩可以見出民風澆薄的情形。從藝術上看,詩的前三句奠定了孤兒命苦的基調(diào),以下通過孤兒行賈、行汲以及瓜車翻覆三個小故事,寫出孤兒所受的種種磨難。最后以家中兄嫂吵罵作結,更令人為孤兒擔憂。孤兒想寫信告知黃泉下的父母,語意尤為沉痛。
上一篇:《魯迅·孔乙己》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呂氏春秋》·察今》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