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學·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原文、賞析、鑒賞
(魯肅上,云)歡來不似今朝,喜來那逢今日。〔2〕 小官魯子敬是也。 我使黃文持書去請關公,欣喜許今日赴會,荊襄地合歸還俺江東〔3〕。英雄甲士已暗藏壁衣之后,令人江上相候〔4〕,見船到便來報我知道。 (正末關公引周倉上〔5〕,云)周倉,將到那里也?(周云)來到大江中流也。(正末云)看了這大江,是一派好水也呵! (唱)
【雙調新水令】〔6〕大江東去浪千疊〔7〕,引著這數十人,駕著這小舟一葉。又不比九重龍鳳闕〔8〕,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9〕。我覷這單刀會似賽村社〔10〕。
(云)好一派江景也呵! (唱)
【駐馬聽】水湧山疊,年少周郎何處也?不覺的灰飛煙滅!可憐黃蓋轉傷嗟,破曹的檣櫓一時絕〔11〕。鏖兵的江水由然熱〔12〕,好教我情慘切! (云)這也不是江水,(唱)二十年流不盡的英雄血!
(云)卻早來到也,報伏去〔13〕。 (卒報科〔14〕,做相見科)(魯云)江下小會,酒非洞里之長春〔15〕,樂乃塵中之菲藝〔16〕。猥勞君侯屈高就下〔17〕,降尊臨卑,實乃魯肅之萬幸也!(正末云)量某有何德能,著大夫置酒張筵?既請必至。 (魯云)黃文,將酒來。 二公子滿飲一杯。 (正末云)大夫飲此杯。(把盞科)(正末云)想古今咱這人過日月好疾也呵! (魯云)過日月是好疾也:光陰似駿馬加鞭,浮世似落花流水。 (正末唱)
【胡十八】想古今立勛業,那里也舜五人、漢三杰〔18〕,兩朝相隔數年別。不付能見者〔19〕,卻又早老也!開懷的飲數杯。(云)將酒來(唱)盡心兒待醉一夜。(把盞科)
(正末云)你知以德報德,以直報怨么?〔20〕(魯云)既然將軍言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借物不還者為之“怨”。想君侯文武全才,通練兵書,習《春秋》、《左傳》,濟拔顛危〔21〕,匡扶社稷〔22〕,可不謂之仁乎?待玄德如骨肉,覷曹操若仇雔,可不謂之義乎?辭曹歸漢,棄印封金〔23〕,可不謂之禮乎?坐服于禁,水渰七軍〔24〕,可不謂之智乎?且將軍仁、義、禮、智俱足,惜乎止少個“信”字,欠缺未完。再若得全個“信”字,無出君侯之右也。(正末云)我怎生失信?(魯云)非將軍失信,皆因令兄玄德公失信。(正末云)我哥哥怎生失信來? (魯云)想昔日玄德公敗于當陽之上,身無所歸,因魯肅之故,屯軍三江夏口。魯肅又與孔明同見我主公,即日興師拜將,破曹兵于赤壁之間。江東所費鉅萬,又折了首將黃蓋〔25〕。因將軍賢昆玉無尺寸地〔26〕,暫借荊州,以為養軍之資。數年不還。今日魯肅低情曲意,暫取荊州,以為救民之急;待倉廩豐盈,然后再獻與將軍掌領。魯肅不敢自專,君侯臺鑒不錯〔27〕。(正末云)你請我吃筵席來,那是索荊州來?〔28〕(魯云)沒、沒、沒,我則這般道:孫、劉結親,以為唇齒,兩國正好和諧。(正末唱)
【慶東原】你把我真心兒待,將筵宴設,你這般攀今攬古,分甚枝葉〔29〕?我根前使不著你“之乎者也”、“詩云子曰”,早該豁口截舌〔30〕。有意說孫、劉,你休目下翻成吳、越〔31〕
(魯云)將軍原來傲物輕信。(正末云)我怎么“傲物輕信?”(魯云)當日孔明親言:“破曹之后,荊州即還江東。”魯肅親為代保。不思昨日之恩,今日恩變為仇;猶自說“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圣人道:“信近于義,言可復也。”〔32〕去食去兵,不可去信。〔33〕“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34〕今將軍全無仁義之心,枉作英雄之輩。荊州久借不還,卻不道“人無信不立”! (正末云)魯子敬,你聽的這劍界么〔35〕? (魯云)劍界怎么?(正末云)我這劍界,頭一遭誅了文丑,第二遭斬了蔡陽。魯肅呵,莫不第三遭到你也?(魯云)沒、沒,我則這般道來。(正末云)這荊州是誰的?(魯云)這荊州是俺的。(正末云)你不知,聽我說。(唱)
【沉醉東風】想著俺漢高皇圖王霸業,漢光武秉正除邪,漢獻帝將董卓誅,漢皇叔把溫侯滅〔36〕。俺哥哥合情受漢家基業〔37〕。則你這東吳國的孫權,和俺劉家卻是甚枝葉〔38〕?請你個不克己先生自說〔39〕。
(魯云)那里甚么響? (正末云)這劍界二次也! (魯云)卻怎么說? (正末云)這劍按天地之靈,金火之精,陰陽之氣,日月之形;藏之則鬼神遁跡,出之則魑魅潛蹤;喜則戀鞘沉沉而不動,怒則躍匣錚錚而有聲。 今朝席上,倘有爭鋒,恐君不信,拔劍施呈。吾當攝劍〔40〕,魯肅休驚。這劍果有神威不可當,廟堂之器豈尋常;今朝索取荊州事,一劍先交魯肅亡〔41〕。(唱)
【雁兒落】則為你三寸不爛舌,惱犯我三尺無情鐵。 這劍饑餐上將頭,渴飲仇人血。
【得勝令】則是條龍向鞘中蟄〔42〕,虎在坐間〔43〕。 今日故友每才相見〔44〕,休著俺弟兄每相間別〔45〕。 魯子敬聽者:你心內休喬怯〔46〕,暢好是隨邪〔47〕,吾當酒醉也。
(魯云)臧宮動樂〔48〕。 (臧宮上,云)天有五星,地攢五岳,人有五德,樂按五音。五星者:金、木、水、火、土。五岳者:常、恒、泰、華、嵩。五德者:溫、良、恭、儉、讓。五音者:宮、商、角、徵、羽。(甲士擁上科)(魯云)埋伏了者。(正末擊案,怒云)有埋伏也無埋伏? (魯云)并無埋伏。 (正末云)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 (做擊案科)(魯云)你擊碎菱花〔49〕。 (正末云)我特來破鏡〔50〕。 (唱)
【攪箏琶】卻怎生鬧炒炒軍兵列〔51〕,休把我攔當者,(云)當著我的,呵呵! (唱)我著他劍下身亡,目前流血。便有那張儀口、蒯通舌〔52〕,休那里躲閃藏遮。 好生的送我到船上者〔53〕,我和你慢慢的相別。
(魯云)你去了,倒是一場伶俐〔54〕。(黃文云)將軍,有埋伏里!(魯云)遲了我的也!(關平領眾將上,云)請父親上船,孩兒每來迎接里。(正末云)魯肅,休惜殿后〔55〕。 (唱)
【離亭宴帶歇拍煞】我則見紫袍銀帶公人列〔56〕,晚天涼風冷蘆花謝,我心中喜悅。昏慘慘晚霞收,冷颼颼江風起,急飐飐帆招惹〔57〕。承管待〔58〕,承管待。 多承謝,多承謝。 喚梢公慢者〔59〕,纜解開岸邊龍,船分開波中浪,棹攪碎江心月〔60〕。正歡娛有甚進退?且談笑不分明夜〔61〕。說與你兩件事先生記者:百忙里趁不了老兄心〔62〕,急且里倒不了俺漢家節〔63〕!
題目〔64〕 孫仲謀獨占江東地
請喬公言定三條計
正名魯子敬設宴索荊州
關大王獨赴單刀會
〔1〕《單刀會》,原名《關大王獨赴單刀會》。是一部借歷史題材而加以生發創作的雜劇。其劇情梗概是:三國時代吳蜀兩國既有聯合又有沖突。吳曾借荊州給劉備,想要回而一再不能遂愿。東吳大將魯肅為索取荊州設宴邀請關羽,意欲以伏兵劫持之,迫使他交出荊州。 關羽識破其陰謀,卻毫無畏懼,毅然單刀趁會。席間,關羽正義凜然,怒斥魯肅,并憑借異乎尋常的機智和勇敢,脫離虎穴,從容而歸。全劇共四折,這里選的是第四折。折,戲曲名詞,元雜劇劇本結構的一個段落,每劇一般分四折。 作者關漢卿(約公元1226~約1280),號已齋,大都(今北京市)人,或謂祁州(今河北安國市)伍仁村人。長期生活于社會底層、熱衷于戲劇創作,甚至“躬踐排場,面傅粉墨”(《〈元曲選〉序》)。 戲劇創作成就卓著,為元代劇壇前期領袖人物。元末明初的賈仲明稱之為“驅梨園領袖,總編修帥首,捻雜劇班頭”。 所作雜劇六十余種,現在全本十八種,殘劇三種,以《單刀會》、《竇娥冤》、《救風塵》、《望江亭》最為著名。另有散曲小令五十七首,套數十三篇。
〔2〕“歡來”二句中的兩個“來”字,均為襯字。
〔3〕合:合當,該當。
〔4〕“令人”句:原作為“令江上人相侯”,今按王學奇《關漢卿全集校注》改。 《孤本元明雜劇》則作“令江人相侯”。
〔5〕正末:元雜劇中主要男角色名稱。
〔6〕雙調新水令:曲牌名稱。下文的“駐馬聽”、“胡十八”等均為曲牌名稱。
〔7〕“大江”句與〔新水令〕、〔駐馬聽〕兩支曲中的一些句子乃化用蘇軾詞作《念奴妖·赤壁懷古》而成。
〔8〕九重龍鳳闕:指帝王的宮殿。
〔9〕烈:原本作“別”,今據王季烈校《元明孤本雜劇》本改。
〔10〕賽村社:指節日里農村迎神賽會搬演百戲。社,社火,所搬演之百戲。
〔11〕檣櫓:借指船只。 檣,船的桅桿。 櫓,劃船工具。
〔12〕由然熱:猶然熱,還這樣的熱。
〔13〕報伏:同“報復”,即回報。伏,通“復”。
〔14〕科:指演員的表情動作。
〔15〕長春:神話傳說中所謂仙人釀造的美酒。
〔16〕菲藝:菲薄的伎藝。
〔17〕猥(wei)勞:辱勞之意。猥,謙詞,即辱沒的意思。
〔18〕那里也:“說什么”的意思。舜五人:相傳舜的五位賢臣——禹、契、皋陶、稷、夔。漢三杰:輔佐劉邦定天下的三位能臣——張良、蕭何、韓信。
〔19〕不付能:同“不甫能”,好不容易的意思。
〔20〕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語出《論語·憲問》,意思是說,人對我有恩德,當以恩德回報;人對我有仇怨,當以公正的態度回報。
〔21〕濟拔顛危:拯救敗局。
〔22〕匡扶社稷:匡正扶助國家。社,土地神。稷,五谷神。古代農業社會,二者最受尊崇,帝王必須祭祀,故以此指代國家。
〔23〕棄印封金:關羽兵敗徐州,暫依附曹操。操贈之以金銀,并加封“漢壽亭侯”,以此籠絡關羽。關羽不為之所動,后在許昌探得劉備消息,即刻封存金銀,連同印信一并留下,帶著劉備家眷,千里驅馳,投奔劉備而去。
〔24〕“坐服”二句:于禁奉曹操之命統率七支部隊進攻樊城,關羽決襄江,水淹七軍,大敗于禁。渰(yan),通“淹”。
〔25〕折了首將黃蓋:赤壁之戰,黃蓋以苦肉計,為擊敗曹軍立功。然黃蓋陣亡事,與小說記敘有異。
〔26〕昆玉:對別人弟兄敬稱。《晉書》:“陸機兄弟生華亭,并有才名,人比之昆岡出玉。”
〔27〕臺鑒:請對審察、裁定的敬辭。
〔28〕“你請”二句:意思是,你請我赴宴呢,還是索取荊州呢?來,語尾助詞。那,襯字。
〔29〕分甚枝葉:說什么與本題無關的閑話。枝葉,指離題的閑話。
〔30〕豁口截舌:豁開嘴巴,截斷舌頭。
〔31〕吳越:春秋時期,吳越兩國世代為仇,故以此喻指敵對關系。
〔32〕“信近于義”二句:語見《論語·學而》篇。朱熹注:“信,約信也;義者,事之宜也;復,踐言也。言約信而合其宜,則言必可踐矣。”意思是說,信與應做之事相合,講的話才能實行。
〔33〕“去食去兵”二句:語出《論語·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意思是說,信用最為重要。
〔34〕“大車無(ni)”三句:語出《論語·為政》:“子曰: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yue),其何以行之哉?’”大車、駕牛之車。,駕車的工具。小車,駕馬之車。,駕馬之車的工具。意思是說,沒有駕車的工具,車就無法行走。 以此比喻人沒有信用就無法生存。
〔35〕劍界:即寶劍發出的響聲。 古代傳說,寶劍有靈,要殺人時即發出響聲。
〔36〕漢皇叔:指劉備。 據說他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人,論輩分,是漢獻帝的叔叔,故稱。 溫侯:即呂布。 官奮威將軍,封溫侯。
〔37〕情受:承受,繼承。
〔38〕枝葉:比喻旁枝遠族。
〔39〕不克己:不能克制自己。
〔40〕吾當:雜劇中帝王自稱。關羽世稱“關大王”,故亦用作自稱。當,語助詞。 攝劍:拔劍,持劍。
〔41〕先交:先教。
〔42〕蟄(zhe):本指動物冬眠時的藏伏,這里指寶劍插入鞘中。
〔43〕(xue):疑作“踅”,謂來回走動。
〔44〕每:同“們”。 間別:分離,間隔,意謂絕交。
〔46〕喬怯:畏懼。
〔47〕暢好是:實在是,簡直是。 隨邪:歪邪,不正經,指魯肅薄情寡義。
〔48〕臧宮:劇中無歷史原型的虛構人物。
〔49〕菱花:古代銅鏡名,亦泛指鏡。 銅鏡多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故
稱。
〔50〕破鏡:語義雙關,隱含對魯子敬的威脅。“鏡”字與“魯子敬”的“敬”字音同。
〔51〕怎生:如何。 鬧炒炒:即鬧吵吵。
〔52〕張儀:戰國時魏國人,著名辯士,曾任秦惠王的宰相,游說六國以事奉秦國,因功被封為武信君。 蒯通:漢涿郡人,楚漢相爭時著名辯士,且有權變,韓信等都曾得益于他的奇策。
〔53〕好生的:好好地。生。語助詞。
〔54〕伶俐:干凈、利落。
〔55〕殿后:行軍時走在部隊的最后。這里,語含譏諷。
〔56〕公人:指官員。
〔57〕急飐飐(zhan):船只順風疾行的氣勢。
〔58〕管待:招待。
〔59〕梢公:舵工,泛指船夫。
〔60〕棹(zhao):船槳。
〔61〕不分明夜:不分白天黑夜。
〔62〕趁:通“稱”,滿足。
〔63〕急且里:或作“急切里”,急迫之中。
〔64〕題目、正名:戲曲用語。通常在結尾處用一聯或二聯對句概括劇情提要,于末句寫出劇名,而末句的最后三個字或四個字,又可作為劇名的簡稱。“請喬公”句:指本劇第一折所云,魯肅定下三條計請喬公商議。
《單刀會》是關漢卿所著歷史劇的代表作。劇情很簡單,但突出地塑造了關羽忠義慷慨、智勇雙全、浩氣凌云的英雄主義形象。關羽之所以大義凜然,與魯肅論辯,是他堅持漢家江山的正統思想使然,這也是關漢卿在他那個時代對英雄的呼喚。劇本具有抒情詩劇的特點,許多唱詞都是抒情詩,如這一折開始關羽過江的唱詞〔雙調新水令〕和〔駐馬聽〕,正是作者抒發自己對歷史的感慨,至今仍膾炙人口。在劇本的結構上,單刀赴會的故事本來很簡單,作者卻善于布置情節,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營造戲劇氛圍,引人入勝。
上一篇:《張天翼·華威先生》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清代文學·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其二)》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