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其二)》原文、賞析、鑒賞
愁聽關塞徧吹笳〔2〕,不見中原有戰(zhàn)車。 三戶已亡熊繹國〔3〕,一成猶啟少康家〔4〕。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待得漢庭明詔近〔5〕,五湖同覓釣魚槎〔6〕。
〔1〕這是一首按傅山原詩韻寫的酬和詩。傅處士,即傅山(1602~1863),字青竹,后改青主,山西陽曲人。與顧炎武是知交,極重民族氣節(jié)。處士,指無功名的士人。次韻,按原詩押韻字的順序和詩。
〔2〕笳:古樂器名,漢時流行于西域一帶少數(shù)民族間。
〔3〕三戶:三戶人家。六國被秦滅后,楚人怨秦,民間傳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史記·項羽本紀》)后者常用以比喻雖地小人寡猶可發(fā)憤圖強。熊繹:周代楚國始封之祖。
〔4〕一成:古時十平方里為一成。少康:夏朝帝相的兒子。相為澆所殺,相妻后緡正孕育著少康而逃奔有仍。少康長大后,為避澆捕殺,又避居有虞,后來借助斟二國遺民的力量恢復了夏朝的統(tǒng)治。
〔5〕漢庭:漢家朝廷。指明朝恢復后。
〔6〕槎(cha):木或竹編制成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
這首詩對仗工整,典故貼切。對傅山的潔身自好,表示欣賞,但對傅山的穴居避世,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全詩情感真摯,性格鮮明。
上一篇:《元代文學·關漢卿·單刀會(第四折)》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漢代文學·漢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