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二毛是什么意思
【典源】 《文選·潘岳〈秋興賦〉序》:“晉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于散騎之省。”注:“杜預(yù)曰: 二毛,頭白有二色也。”
【今譯】 晉代潘岳字安仁,曾任河陽縣令。他三十二歲時(shí)頭上即有白發(fā),所著《秋興賦》描寫秋大的凄清寥落,抒發(fā)自己的愁思。
【釋義】 后以此典感慨年華消逝,身心漸老; 或形容離愁別緒,觸景傷情等。
【典形】 安仁鬢、白發(fā)潘郎、鬢邊二毛、鬢發(fā)如潘、鬢毛驚老、愁潘、愁染潘郎、二毛、二毛潘岳、河陽衰鬢、潘鬢、潘郎鬢、潘岳雙毛、秋思潘郎、愁成潘鬢、潘岳幾莖霜、鬢是潘安仁、鬢如潘騎省、河里鏡里絲、鬢難留黑、潘岳白發(fā)、潘岳白頭、白鬢潘岳、潘令鬢、潘令老、素發(fā)悲、河陽鬢、嘆二毛。
【示例】
〔安仁鬢〕 宋·刁衍《代意》之一:“病余公干情多詠,秋晚安仁鬢足霜。”
〔白發(fā)潘郎〕 宋·周密《祝英臺(tái)近·后溪次韻》:“為誰倦酒慵詩,筼屏掩雙扇? 白發(fā)潘郎,羞見看花伴。”
〔鬢邊二毛〕 元·張可久《慶東原·次馬致遠(yuǎn)韻》:“山童不換陳摶覺,袖中六韜,鬢邊二毛,家里簞瓢。”
〔鬢發(fā)如潘〕 元·石子章《八聲甘州》:“腰圍似沈不耐春,鬢發(fā)如潘那更秋。”
〔鬢毛驚老〕 宋·趙以夫《孤鸞·梅》:“凄涼更吹塞管,謾相思鬢毛驚老。”
〔愁潘〕 元·白樸《東墻記》:“孤眠獨(dú)枕散人悶,愁潘病沈教人恨。”
〔愁染潘郎〕 宋·史達(dá)祖《夜合花》:“柳鎖鶯魂,花翻蝶夢(mèng),自如愁染潘郎。”
〔二毛〕唐·李商隱《江亭散席循柳路》:“從詩得何報(bào)?惟看二毛催。”
〔二毛潘岳〕 宋·李宗諤《館中新蟬》:“八斗陳思饒賦詠,二毛潘岳易悲涼。”
〔河陽衰鬢〕 宋·謝懋《風(fēng)入松》:“有誰更,管理年芳,挽得河陽衰鬢,一簾煙雨梅黃。”
〔潘鬢〕 宋·秦觀《長(zhǎng)相思》:“曉鑒堪羞。潘鬢點(diǎn),吳霜漸稠。”
〔潘郎鬢〕 宋·史達(dá)祖《齊天樂·白發(fā)》:“秋風(fēng)早入潘郎鬢,斑斑遽驚如許。”
〔潘岳雙毛〕 唐·杜牧《贈(zèng)別》:“蘇秦六印歸何日,潘岳雙毛去值秋。”
〔秋思潘郎〕 清·金漸皋《秦淮女郎》:“秋思潘郎驚鬢發(fā),夜情白傅感京華。”
上一篇:清談?chuàng)]麈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灌園逃公卿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