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蘇軾·定風波》原文、賞析、鑒賞
三月七日,沙湖途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2〕竹杖芒鞋輕勝馬,〔3〕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4〕 料峭春風吹酒醒,〔5〕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6〕回首向來蕭瑟處,〔7〕,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8〕
〔1〕這首詞作于元豐五年,作者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的第三年,抒寫他在貶謫的情懷。《定風波》詞調,原來是唐教坊曲,雙調,六十二字,平仄換韻,上片五句三十字,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三十二字,四仄韻二平韻。
〔2〕穿林打葉聲:風雨聲。徐行:緩行。
〔3〕“竹杖”句:芒鞋,草鞋。此句寫拄竹杖,穿草鞋,自覺比騎馬還輕快。
〔4〕“一蓑”句:意為披一襲蓑衣冒著風雨,平生任其自然。
〔5〕料峭:形容風微寒。
〔6〕“山頭”句:山頭夕陽斜照迎面,點明雨后天晴,已是夕陽時分。
〔7〕向來:剛才。蕭瑟處:指剛才遇雨之處。
〔8〕“也無”句:心中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晴,表示心境恬淡,隨其自然,不為所動。
這首詞通過途中遇雨,以自身對待風雨的態度,來抒發自己的胸懷。上片寫冒雨徐行,在漫天風雨中吟嘯依舊,隨遇而安,“一蓑煙雨任平生”,表現了對風雨憂患的達觀態度。下片寫雨后天晴,春風微冷,夕陽迎面,回首經歷的風雨,更加淡然,不為雨悲,不為晴喜,達到憂樂兩忘的豁達境界,表達了坦蕩的胸懷。
上一篇:《三國六朝文學·世說新語·子猷訪戴》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清代文學·魏源·寰海十章(選一)》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