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爬羅剔抉》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爬羅剔抉:pá luó tī jué
詞源: 唐·韓愈《進學解》:“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 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 孰云多而不揚?”
詞由:唐朝元和七年(公元812年),具有遠大抱負的古文家韓愈再次被貶, 當了國子學博士。他對當政者不識賢愚的行為十分不滿, 但又不敢正面諫箴, 于是他用含蓄的反語諷刺了皇帝及其大臣。他對一早就進太學的學生說:“業精于勤, 貪玩就得荒廢。當今圣君得到賢臣輔佐, 能驅除壞人。他們四處察訪、搜羅人才, 選拔、訓練人才, 只要有點德行的就錄取, 有一技之長的就任用。誰說品學兼優的得不到舉用? 只怕學生們業不能精, 不怕主管官員不明察、不公平。”這一席話, 韓愈一邊說, 學生一邊就笑了。笑先生自己就是面鏡子, 反照出朝廷不能任用賢能的昏暗。
詞義: 廣泛地搜羅、發掘, 仔細地挑選、抉擇。爬羅: 搜集、搜羅。剔決: 挑剔、抉擇。亦作“爬梳剔抉”。
書證: 朱自清《詩言志辨·序》:“詩文評的專書里包含著作品和作家的批評, 文體的史的發展, 以及一般的理論, 也包含著一些軼事異聞。這固然得費一番爬梳剔決的工夫。”
上一篇:成語《熟能生巧》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片言只語》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