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詩經》·鹿鳴(小雅)》原文、賞析、鑒賞
呦呦鹿鳴〔2〕,食野之蘋〔3〕。我有嘉賓〔4〕,鼓瑟吹笙。〔5〕。吹笙鼓簧〔6〕,承筐是將〔7〕。人之好我〔8〕,示我周行〔9〕。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10〕。我有嘉賓,德音孔昭〔11〕。視民不恌〔12〕,君子是則是效〔13〕。我有旨酒〔14〕,嘉賓式燕以敖〔15〕。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16〕。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17〕。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1〕這是國君宴飲群臣賓客的樂歌,是《小雅》的第一篇。《小雅》基本上是貴族燕享的樂歌,在目錄上有八十首,其中六首有目無辭,所以實際上只有七十四首。
〔2〕呦呦(you):鹿的鳴叫聲。
〔3〕蘋:野生植物,俗稱掃帚草。據說鹿覓得食物后,即呼叫同類,一起享用。故詩以鹿鳴起興,表示誠懇招飲之情。
〔4〕嘉賓:貴賓,指群臣。
〔5〕鼓:敲擊。
〔6〕鼓簧:鼓動笙簧。簧:笙管中發聲的舌片。
〔7〕承:用手捧舉。筐:指盛幣、帛禮品的竹器。是:比。將:相送。
〔8〕人:指群臣嘉賓。好我:愛我。
〔9〕示:告訴。周行(hang):大道,引申為治國的道理,途徑。
〔10〕蒿:青蒿,香味植物。
〔11〕德音。美譽。孔:很,非常。昭:昭著。
〔12〕視:通“示”。鄭《箋》:“視,古示字也。”“三家詩”均作“示”。恌(tiao):通“佻”,輕浮。不佻,不輕佻取巧。
〔13〕則:原則,法則。效:仿效。
〔14〕旨酒:美酒。
〔15〕式:語助詞。燕:通“宴”,宴飲。敖:同“遨”,游玩。
〔16〕芩(qin),植物名,又稱黃芩。
〔17〕和樂:和諧快樂。湛(dan):深,長久。此有樂而盡興的意思。
這首詩寫周王禮遇群臣,既享以酒食,又賜以幣帛,希望他們修德愛民,盡忠于王室。朱熹《詩集傳》云:“蓋君臣之分,以嚴為主,朝廷之禮,以敬為主。然一于嚴敬,則情或不通,而無以進其忠告之益,故先王因其飲食聚會,而制為燕饗之禮,以通上下之情;而其樂歌,以又鹿鳴起興。”所以此詩以“呦呦鹿鳴”的意境,“鼓瑟吹笙”的音樂作奏,在全篇洋溢著歡快的氣氛。三章復沓,而最后幾句將歡樂推向高潮。“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卒章見志,說明主題是和諧上下關系,使群臣歸心。據《禮記·鄉飲酒義》,這支樂歌,各級貴族宴賓時也演唱,也為溝通上下感情,和諧人際關系。直到漢魏時代,魏王曹操的《短歌行》,也引《鹿鳴》四句表示自己禮遇賢臣,渴求賢才。
上一篇:《四、唐五代詞·無名氏詞·鵲踏枝》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清代文學·查慎行·麻陽運船行》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