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查慎行·麻陽運船行》原文、賞析、鑒賞
麻陽縣西催轉粟〔2〕,人少山空聞鬼哭。 一家丁壯盡從軍,攜稚扶幼出茅屋。 朝行派米暮催船,里胥點名還索錢。轆轤轉絙出井底〔3〕,西望提溪如到天〔4〕。麻陽至提溪,相去三百里。一里四五攤,灘灘響流水。一灘高五尺,積勢殊未已〔5〕。南行之眾三萬馀,樵爨軍裝必由此〔6〕。小船裝載才數石,船大裝多行不多。百夫并力上一灘,邪許聲中骨應折〔7〕,前頭又見波濤瀉,未到先愁淚流血。 脂膏已盡正輸租〔8〕,皮骨僅存猶應役。 君不見一軍坐食萬民勞,民氣難蘇士氣驕〔9〕。虎符昨調思南戍〔10〕,多少揚麾白日逃〔11〕?
〔1〕康熙十二年癸丑,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等起兵,占領了滇、貴、粵、桂、湘、川六省之地,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九年庚申,清廷派趙良棟等率軍平息了這場長達八年的戰亂。詩作于康熙十九年庚申查慎行由貴州軍中返鄉途中,敘寫西南用兵,人民運轉糧草的苦難。 麻陽,今湖南麻陽縣。 查慎行(公元1650~1720),字悔余,又字夏重,號初白,浙江海寧人。少學文于黃宗羲,受詩法于錢澄之。康熙四十二年進士,官翰林院編修。有《敬業堂集》。
〔2〕轉粟:轉運糧草。
〔3〕>絙(geng):粗繩。
〔4〕提溪:在貴州江口縣西北,由麻陽逆辰水而上三百里。
〔5〕“積勢”句:意思是說一攤高過一攤,沒完沒了。
〔6〕“樵爨(cuan)”句:是說打柴和行軍都必須經過此路。 爨,燒火煮飯。
〔7〕邪許(ye hu):勞動時人群一齊用力發出的呼聲。
〔8〕輸租:繳納租稅。
〔9〕蘇:醒。
〔10〕虎符:虎形的兵符,古時用來調發軍隊的信物。思南:今貴州思南縣。
〔11〕麾,旗幟。
康熙十二年三藩叛,康熙在西南地區進行平叛戰爭,于十九年攻克貴州,直逼昆明,平息了八年戰亂。其時作者由貴州返鄉,目睹戰亂給人民造成的苦難,寫下這首七言歌行。全詩以轉運糧草為題材,層層鋪敘,擅用白描手法,為清初反映民生疾苦的名篇。張維屏曰:“初白先生詩極清真,極雋永,亦典切,亦空靈,如明鏡之肖形,如化工之賦形,其妙只是能達。”趙翼曰:“初白詩功力之深,香山、放翁后一人而已。”
上一篇:《先秦文學·《詩經》·鹿鳴(小雅)》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