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對手是自己
她是一個普通女孩,甚至是不幸的,因為從小目睹家庭暴力長大,心中一度充滿絕望的仇恨。
母親因小兒麻痹后遺癥,必須依靠雙拐行走,但心地善良,為人樂觀。父親的腿部也有殘疾,重男輕女,脾氣火爆。因為酗酒了,因為工作不如意了,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兒,就會對母親拳打腳踢,事先都把母親的雙拐扔得遠遠的,不許逃跑!
她心疼母親,嘗試去保護母親,可是小小的她,被父親一推就狠狠摔倒了。起初,她只能緊閉雙眼,拼命堵住耳朵,躲在墻角瑟瑟發抖,淚流滿面。漸漸地,她握緊了自己的拳頭,在心底大聲發誓:“我一定會打倒你的,保護媽媽!”
用什么方式保護呢?她渴望長快點,長高點,變成健壯強大的巨人!當時她的體育成績不錯,長跑尤其出色,也練過籃球和排球,可是這能保護母親嗎?下次父親再動粗,自己背著母親能逃掉嗎?
有一天,她無意中看見電視里的拳擊比賽:長拳直拳勾拳,每一記都那么有力!騰挪閃跳,每一次都扣人心弦!近距離地搏斗,迅速打倒對手——這不是她一直想要的勝利嗎?于是,15歲的她瞞著家里人,偷偷報名,參加了體育學院的拳擊訓練隊。因為訓練刻苦,啥也不怕,她很快得了“拼命三郎”的外號。那時,我國女子拳擊剛剛起步,陪練的都是重量級的男運動員,她常被打得鼻青臉腫,鼻梁也被打斷過幾次,鮮血噴涌而出。但她絲毫不怵,照樣出招兇猛凌厲,不肯退縮,常常讓對方招架不住。
下場后,教練看著她血跡斑斑的訓練服,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學拳擊也不能太拼命啊!”
每次她帶傷回家,母親都心疼不已,問長問短:“囡囡,怎么練長跑、打籃球,身上會有淤青?”“怎么跌得鼻梁都斷了?”她總是哈哈一笑,找來各種借口,讓母親放心。
1995年,我國第一場拳擊對抗賽在沈陽市于洪區文化館舉行,17歲的她因出手狠、爆發力強、防守反擊迅速,也是選手之一。她終于決心邀請母親觀看。
那一次比賽驚心動魄,臺下的母親看著女兒和對手頑強對抗,心蹦到了嗓子眼。一場比賽下來,她不由冷汗涔涔,眼看女兒奪取了最后的勝利,竟然潸然淚下。
回家的路上,母親問:為什么學習拳擊?
女兒說,為了保護你,我也要有一雙大拳頭!
母親握住女兒那雙筋骨突出的手,看著女兒說:希望你是真的喜歡拳擊,不要懷著仇恨學習,媽媽會更開心!
女兒不回答,半天才敷衍了一聲。離家去學習前,她仍然警告了父親:
“你再敢動媽一個手指頭看看!”
有一次,她從學校回家探望,一進門,就聽見母親痛苦的呻吟——母親已經被打倒在地,動彈不得,父親仍在用腳使勁踢著母親的頭!她著急了,飛身上去,兩記“后手直拳”,分別打在父親的鼻梁和后腦勺上,讓父親連連后退,毫無招架之力,狼狽地逃出門去。她抱住母親,哭著說:媽媽,對不起,我來晚了一步,您受罪了!
不久,她的父母離婚了,她懂事地安慰母親說:“沒有感情的婚姻早該結束了,祝賀您終于拿到了這張解放證!”當天,她還請伙伴們和母親一道吃了頓熱鬧的飯。待酒席散了,她第一次問母親:“您是不是很恨他?”
母親語重心長地說:“從此我們的生活已經與他無關,他只是一個外人,是不是?我知道你之前學習拳擊是出于仇恨,但從此你要為你自己拼搏,這樣才更幸福——答應媽媽。”她思索片刻,終于鄭重地點點頭。
在母親的諄諄教導下,她心無旁騖,進步很快,此后連續3年獲得全國女子拳擊賽的冠軍。不久,她又在美國舉行的首屆世界女子拳擊錦標賽上,奪得57公斤級冠軍。她就是我國第一個女子拳擊世界冠軍,張毛毛。
電視上的她,永遠是那樣陽光燦爛,絲毫不見往事的陰影。有次接受記者的訪問,問她是否能原諒自己的父親,她笑著說:“仇恨就像一所房子,會把人關在里面,不得自由。我早就釋然了。我的生命是兩個人給予的,雖然我只記得母愛,但同樣感到滿足和幸福。”
每個人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如果你能戰勝自己的仇恨,走出明霞的昨天,你也能成為幸福的人,獲得自己人生的獎章。
上一篇:最后陪伴父親的人
下一篇:機會不是等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