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唐五代詞·無名氏詞·鵲踏枝》原文、賞析、鑒賞
叵耐靈鵲多滿語,送喜何曾有憑據! 幾度飛來活捉取,鎖上金籠休共語。比擬好心來送喜,誰知鎖我在金籠里?欲他征夫早歸來,騰身卻放我向青云里。
(據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
曲子詞中一些優秀的作品,表現手法大都新穎、多樣,想象力十分豐富。這首《鵲踏枝》詞用問答體和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婦人和靈鵲的對話,表達了思婦對征夫深切懷念的感情。詞的上片寫思婦對喜鵲的埋怨,下片通過喜鵲的申訴和期望曲折地寫思婦的心態,更深了一層。關于靈鵲送喜的傳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道:“時人之家,聞鵲聲皆以為喜兆,故謂靈鵲報喜。”《古禽經》中也有“靈鵲兆喜,怪鵬塞耳,鵲噪則喜生”的說法。這種風俗之早由此可知。唐代初期,鴉鳴鵲噪均為吉征,后來才變為鵲喜而鴉兇。趙嘏詩“從軍人更遠,報喜鵲空傳”,所說與本詞用意相合。詞中的思婦也希望靈鵲會來向她報告丈夫歸來的喜訊,但是幾回鵲鳴卻不見丈夫歸來。于是,她就怨恨靈鵲報喜不靈,空叫她歡喜一場,所以又惱又怒,認為靈鵲說的定是謊話,一再受它欺騙捉弄,十分可惡,因而就干脆把它關在籠里不去理它,以示懲罰。對思婦的這一心態與舉動,我們可用惱羞成怒來形容,因未見征人歸來而將一切怨恨全向靈鵲發泄。靈鵲真是受盡了冤枉。誰說靈鵲能報喜? 還不是包括思婦在內的人們所臆想的。既給靈鵲強加了這一美差,到后來又去怨它恨它罰它,看似蠻不講理,然而有個最大的情理在: 靈鵲太不懂思婦的心情! 思婦對征人的懷之甚、思之深、念之苦,全由這反常的行動曲折地表現出來。下片寫靈鵲的話: 本來好心來報喜,誰知好心未得好報,卻把我鎖在金籠里。靈鵲也滿腹怨氣,這“怨”正是對思婦心態的有力反襯。靈鵲被關,失去自由,其中百般痛苦,不言而喻,為了擺脫牢籠生活,所以靈鵲也希望征夫早日回來,甚至和思婦一起盼望征夫到來了。末兩句最為有趣,這喜鵲很有靈性,終于由己及彼地通達人情了。末兩句原只是思婦的話,而現在由靈鵲道出,曲折而又含蓄,其妙可謂觀止。
這首詞通過人和靈鵲的對話表達了思婦對征夫的深切懷念和對和平美好生活的熱切希望。思婦的惱怒、焦燥,靈鵲的委屈、善良,躍然紙上。表現手法既活又新,想象奇特,構思精巧,充分體現了民間文學的藝術特色。
上一篇:《三國六朝文學·阮瑀·駕出北郭門行》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詩經》·鹿鳴(小雅)》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