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阮瑀·駕出北郭門行》原文、賞析、鑒賞
駕出北郭門〔2〕,馬樊不肯馳〔3〕。下車步踟躕〔4〕,仰折枯楊枝。顧聞丘林中〔5〕,噭噭有悲啼〔6〕。借問啼者出〔7〕,“何為乃如斯〔8〕?”“親母舍我歿〔9〕,后母憎孤兒。饑寒無衣食,舉動鞭捶施〔10〕。骨消肌肉盡,體若枯樹皮。藏我空室中,父還不能知。上冢察故處,存亡永別離〔11〕。親母何可見,淚下聲正嘶〔12〕。棄我于此間,窮厄豈有貲?〔13〕”傳告后代人,以此為明規〔14〕。
〔1〕《駕出北郭門行》是樂府詩,郭茂倩《樂府詩集》列入《雜曲歌辭》。阮瑀(公元?~212),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尉氏縣)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的幕僚。曾任司空軍謀祭酒,與陳琳共管記室。
〔2〕北郭門:城的北門。郭,外城。古代墳墓多在城郭北郊。
〔3〕樊:同“藩”,藩籬。引申為羈絆,此處指馬止步不前。
〔4〕踟躕(chichu):遲疑不前的樣子。
〔5〕顧聞:回頭聽見。丘林:墓林。
〔6〕噭(jiao)噭:哭聲。
〔7〕這句是說正在打聽時,啼哭的人便從墓林里出來了。出,一作“云”,又作“誰”。
〔8〕這句是作者的問話,意思是什么原因使你哭得這樣悲傷。何為,為何。乃,竟。如斯,如此。
〔9〕舍:舍棄。歿(mo):死亡。“親母”以下十四句是孤兒的答話。
〔10〕舉動:動輒的意思。鞭捶(chui)施:施以鞭打。杖擊。
〔11〕“上冢(zhong)”二句:是說孤兒來到墓地查看母親的墳墓,感到自己母親一存一亡,永遠分隔了。冢,指墓地。故處,指孤兒母親的墳。
〔12〕嘶(si):嘶啞。
〔13〕這句是說自己生活窮困,沒有資財。窮厄,貧困。
〔14〕“傳告”二句:是作者勸誡世人的話,意思是告訴后來人,要防止后母虐待孤兒。規,勸誡。
本篇主要借作者與孤兒的問答,描寫孤兒受后母虐待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下后母折磨孤兒的家庭矛盾。全詩語言質樸,運用對話和白描手法。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七評此詩云:“質直悲酸,猶近漢調。”
上一篇:《袁水拍·馬凡陀山歌》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四、唐五代詞·無名氏詞·鵲踏枝》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