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曹操·蒿里行》原文、賞析、鑒賞
關東有義士〔2〕,興兵討群兇〔3〕。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4〕。軍合力不齊〔5〕,躊躇而雁行〔6〕。勢力使人爭,嗣還自相戕〔7〕。淮南弟稱號〔8〕,刻璽于北方〔9〕。鎧甲生蟣虱〔10〕,萬姓以死亡〔11〕。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1〕《蒿(hao)里行》屬古樂府《相和歌·相和曲》,原是送葬時唱的挽歌。這里,曹操借來敘寫時事。本書所選曹操詩均據(jù)《樂府詩集》。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黃巾起義后,拜騎都尉,靠鎮(zhèn)壓黃巾起義起家。建安元年(公元196),奉漢獻帝遷都許昌,拜司空,“挾天子以令諸侯”。關渡之戰(zhàn),打敗袁紹,逐漸統(tǒng)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后又封魏公、魏王。子曹丕代漢稱帝后,追尊為魏武帝。
〔2〕關東:函谷關以東。義士:指起兵討伐董卓的各部首領。
〔3〕群兇:指董卓一伙。
〔4〕“初期”二句:意思是當時期望關東各軍能夠同心合力,直搗長安,消滅董卓。盟津:即孟津,在今河南孟縣南。相傳周武王伐紂時在此地會集了八百諸侯。乃心:其心,指“義士”的心。咸陽:本是秦朝都城,這里指董卓控制的長安。
〔5〕力不齊:指軍閥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6〕躊躇:猶豫不前。雁行(hang):飛雁的行列,用來形容各路軍隊不向前進的樣子。
〔7〕嗣還(si xuan):其后不久。戕(qiang):殺害。
〔8〕弟稱號:指袁紹的異母弟袁術(shù)在淮南壽春(今安徽壽縣)自稱帝號。
〔9〕這句的意思是:袁紹在北方想另立皇帝,刻制了印璽。璽(xi):印,秦以后專指皇帝用的印章。
〔10〕這句意思是:由于久戰(zhàn)不息,兵不解甲,身上都生了虱子。鎧(kai)甲,古代的護身戰(zhàn)服,金屬制成的叫鎧,皮革制成的叫甲。蟣,虱卵。
〔11〕萬姓:即百姓。以:因此。
這是一首“史詩”。全詩用簡練的語言,從大處著筆,概括地反映了董卓作亂之后的史實,表現(xiàn)了詩人對戰(zhàn)亂中的百姓的同情。沈德潛《古詩源》卷五評價這首詩說:“借古樂府寫時事,始于曹公。”
上一篇:《先秦文學·《詩經(jīng)》·蒹葭(秦風)》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