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xué)·《詩經(jīng)》·蒹葭(秦風(fēng))》原文、賞析、鑒賞
蒹葭蒼蒼〔2〕,白露為霜。所謂伊人〔3〕,在水一方〔4〕。溯洄從之〔5〕,道阻且長〔6〕。溯游從之〔7〕,宛在水中央〔8〕。
蒹葭萋萋〔9〕,白露未晞〔10〕,所謂伊人,在水之湄〔11〕。溯洄從之,道阻且躋〔12〕。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13〕。
蒹葭采采〔14〕,白露未已〔15〕。所謂伊人,在水之涘〔16〕。溯洄從之,道阻且右〔17〕。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8〕。
〔1〕這首詩寫一個男子追求所愛的人,總是可望而不可即。秦國地域在今陜西省西部和甘肅省東部一帶地區(qū)?!肚仫L(fēng)》共十首,這是第四篇。
〔2〕蒹葭(jian jia):蘆葦。
〔3〕所謂:指所說所想。伊人:那人,指男子所愛著的人。
〔4〕一方:另一方,表示隔絕兩地。
〔5〕溯洄(su hui):逆水而上。從:跟從,尋找。
〔6〕阻:險阻難行。長:漫長。
〔7〕溯游:順水流而下。毛《傳》:“順流而涉曰溯游。”
〔8〕宛:宛然,仿佛,好似。中央:中間。
〔9〕萋萋:一作“凄凄”,顏色蒼老的樣子。
〔10〕晞(xi):干。
〔11〕湄(mei):水岸?!睹娬x》:“謂水草之際也?!?br>
〔12〕躋(ji):登高,指地勢高而難以攀登。
〔13〕坻(chi):水中的小塊陸地。
〔14〕采采:指蘆花白粲粲的樣子。
〔15〕未已:未止,降個不停。
〔16〕涘(si):水邊。
〔17〕右:迂回彎曲。鄭《箋》:“右者,言其迂回也。”馬氏《通釋》:“周人尚左,故《箋》以右為迂回也。”
〔18〕沚(zhi):水中的小沙灘。
詩的頭兩句寫出深秋景色,引出全詩的凄涼冷寂的情調(diào)。一個男子追尋所愛,但路遠水長,總難如愿;在神魂癡迷中仿佛看到所愛的人就立在河心小島上,他上下追尋,總是若隱若現(xiàn),似有似無,可望而不可即,這是由抒情主人公的癡情而產(chǎn)生的幻覺。詩中寫秋景與愛情心理,情景交融,深宛有致。全詩意境凄清。伊人的空虛縹緲,追尋者的苦苦求索而終不可得,構(gòu)成一種朦朧的美,“在水一方”的伊人,永遠是企慕的對象。這種隱約可見的長期的苦戀與不懈的求索,更具有深遠的意境。曹植的《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詩,都是這個意境的繼續(xù)。當(dāng)代通俗小說家瓊瑤有本暢銷小說就題名《在水一方》,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不過是這首詩的衍化。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xué)·溫庭筠·菩薩蠻[1]》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三國六朝文學(xué)·曹操·蒿里行》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