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盡善盡美》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盡善盡美:jìn shàn jìn měi
詞源: 《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 又盡善也。’”
詞由: 在我國古代樂舞中, 有一種歌頌虞舜的樂舞叫《韶》, 還有一種歌頌周武王的樂舞為 《武》。春秋時, 孔子有一次在齊國聽到了《韶》樂, 一連長時間吃肉都覺得沒有味道。他說:“想不到古人創作的音樂達到了這種迷人的境地!”后來, 孔子又欣賞了《武》樂, 認為也是十分優美的, 但虞舜的帝位是用仁義、謙讓得來的, 而周武王的帝位是用暴力取得的, 所以孔子在評論這兩種音樂時, 認為“韶”比“武”好, 孔子說: 《韶》是盡善盡美的, 即從藝術形式到政治內容都是很好的。而《武》的藝術形式很美, 內容卻差一些。
詞義: 極其完善, 極其美好。盡:極。形容完美無缺。
書證:唐·韓愈《與崔群書》:“比如有人說足下誠盡善盡美。” 《唐人小說·張文成〈游仙窟〉》: “盡善盡美, 無處不佳。”
上一篇:成語《安土重遷》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屢見不鮮》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