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宋之問·度大庾嶺》原文、賞析、鑒賞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2〕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3〕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4〕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5〕
〔1〕這首詩,宋之問寫于流放瀧州途中。大庾嶺,五嶺之一,在今江西大庾縣與廣東接界處,嶺多梅花,又名梅嶺。宋之問(約公元656~712),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上元二年進士,武則天時召與楊炯分直習藝館,為宮廷詩人,累官至考功員外郎。先依附張易之、太平公主,易之敗亡,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參軍,不久逃歸,依附武三思、安樂公主,任修文館學士,因受賄罪貶越州長史。睿宗即位后被流放欽州(今屬廣東)。玄宗即位后賜死于流放地。詩多應制之作,工五言律,與沈佺期齊名,對律絕體的形成與發展有一定貢獻。《全唐詩》錄存其詩三卷。
〔2〕“度嶺”二句:辭國,這里指告別中原地區;國,本義為京城,或指國家、家鄉,古人以中原地區為中國本土,所以說度大庾嶺是辭國。軺(yao),古代輕便馬車。二句謂度過大庾嶺就離開本土,停下車再望一眼家鄉。
〔3〕“魂隨”二句:翥(zhu),飛。南飛鳥,指大雁。古人認為大庾嶺是南北的分界線,傳說北雁南飛至此為止,不再過嶺。北枝花,大庾嶺山北的梅花。傳說嶺南北氣候冷暖相差很大,嶺上梅花南枝已落而北枝猶開,作者于十月過嶺,正是嶺上梅開季節。二句運用比興,借雁不過嶺作比,興起己不如雁的感嘆;從嶺南北氣候的巨大差異,為去國離鄉而傷感。
〔4〕“山雨”二句:初含霽,剛放晴。二句寫眼前景色,雨后天晴,江云就要變幻成美麗的彩霞,與內心活動相映襯。
〔5〕“但令”二句:恨長沙,語本《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濕,自以壽不得長,又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賈誼為此郁郁而歿。二句謂但得有朝一日能夠回歸家鄉,我不敢像賈誼一樣為貶謫南荒而郁郁以終啊。
本詩以比興手法,運用有關大庾嶺的南飛雁和北枝梅的傳說,抒發了作者遷謫失意、懷土思鄉的痛苦和憂傷,表現得委婉含蓄,深切動情。頸聯點綴眼前景色,天晴霞燦,似點出一派希望。結聯由寫景轉為抒情,欲露還藏,筆意深曲。
上一篇:《先秦文學·《孟子》·寡人愿安承教》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李金發·棄婦》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