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原文、賞析、鑒賞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槐壽,字啟明,浙江紹興人,魯迅之弟。1901年到南京就讀于江南水師學堂,1906年赴日本留學,始進法政大學預科,后入立教大學文科。這期間,他與魯迅一起籌辦《新生》雜志,翻譯出版介紹東北歐國家文學作品的《域外小說集》。1911年回國,先在杭州浙江省教育司任視學,后任家鄉中學教員。1917年起,任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兼國史編纂員、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校教授。他是“五四”文學社團“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五四”時期有影響的作家。他也寫新詩,其《小河》、《兩個掃雪的人》被胡適稱為新詩開創后最好的作品,曾選進小學教科書,廣泛流傳。但他主要以寫作小品散文而負盛名。其創作大致可分兩個時期。前期,即“五四”時期,他撰文提出“平民文學”、“人的文學”的主張,在理論上提出“用人道主義為本,對于人生諸問題,加以記錄研究”;在創作上針砭時事,有積極的反封建的內容,對當時新文學運動影響很大。“五四”運動退潮以后,他后期的思想逐漸流露出隱逸和頹唐的氣味;特別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躲進書齋,變成逃避現實的隱士,寫文章談鬼神,論古董,議花草,說閑情,獨倡性靈,他五十周歲時寫了一首舊體詩《五十自壽》:“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將袍子換袈裟。街頭終日聽談鬼,窗下通年學畫蛇。老去無端玩骨董,閑來隨分種胡麻。旁人若問其中意,且到寒齋吃苦茶。”他將自己的書齋稱為“苦雨齋”,表現他的創作與生活作風。可是他并未能逃避現實,1937年日寇占領北平,他終于出任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偽華北行政委員會教育總署督辦,由隱士變成漢奸。1945年日本投降,他以漢奸罪入獄。新中國建立后住在北京,從事文史資料和翻譯工作,于1967年病逝。
他的小品散文集有十六本之多,這些散文具有平淡清新、舒緩自如的特點,沒有旁征博引,沒有典麗的辭句,只是以簡樸而幽默的文字,平實而深刻的思想取勝,形成一種恬淡幽雅的情調,被稱為現代小品散文的大家。代表著作有《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談龍集》、《談虎集》、《苦茶隨筆》、《藥味集》等。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李頎·古從軍行》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清代文學·龔自珍·詠史》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