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一籌莫展》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一籌莫展:yī chóu mò zhǎn
詞源: 《宋史·蔡幼學(xué)傳》:“其極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 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
詞由: 南宋時溫州瑞安有個蔡幼學(xué), 他是當(dāng)時著名學(xué)者陳傅良的學(xué)生。由于他發(fā)憤上進, 文章比他的老師寫得還好。宋光宗時, 他曾任校書郎。光宗死后, 寧宗繼位。寧宗為了廣開言路, 便征求群臣的意見,并要求他們直言不諱。蔡幼學(xué)向?qū)幾谏蠒f:“要想當(dāng)好皇帝, 必須做好三件重要的事: 一事親, 二任賢, 三寬民。要辦好這三件事,最重要的就在于講學(xué)。近年來, 一些壞人制造和平言辭來排斥好人,因此, 大臣們想有所作為又怕別人說他故意多事; 忠心之人想盡力做一些有益的事, 又怕違背了圣旨而遭到不幸。這樣就使您一人孤立在上, 而把群眾拋在一邊, 其結(jié)果是有志之士充滿了朝廷, 而朝廷卻一點辦法也拿不出來。”
詞義: 絲毫辦法也拿不出來。籌:謀劃、計謀; 展: 施展。比喻束手無策, 毫無辦法。
書證:清·孔尚任《桃花扇》:“下官史可法,日日經(jīng)略中原,究竟一籌莫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十八回:“深悔當(dāng)初自己沒有站定腳步,如今反被他們拿住了把柄;自己惱恨的了不得,然而又是一籌莫展。”歐陽山《苦斗》:“……可是一講到怎樣籌措一筆大款,給胡否料理后事,大家就面面相覷,一籌莫展。”老舍《四世同堂》:“一會兒,他又以為自己是最沒有用處的廢物;城亡了,他一籌莫展;國亡了,他還是低著頭去作個順民;他的文化連絲毫的用處也沒有!”
上一篇:成語《一葉蔽目,不見泰山》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七上八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