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xué)·龔自珍·詠史》原文、賞析、鑒賞
金粉東南十五州〔1〕,萬重恩怨屬名流〔3〕。 牢盆狎客操全算〔4〕,團扇才人踞上游〔5〕。避席畏聞文字獄〔6〕,著書都為稻粱謀〔7〕。 田橫五百人安在〔8〕,難道歸來盡列侯〔9〕?
〔1〕這首詩寫于清道光五年冬,通過寫漢朝史實,借古諷今,揭露當(dāng)時的政治黑暗。龔自珍(公元1792~1841),字璱人,號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三十八歲中進士,歷任內(nèi)閣中書、禮部主事等職。因不滿朝政,四十八歲時憤然辭官南歸。晚年在江蘇丹陽云陽書院講學(xué)。龔自珍是晚清著名思想家、文學(xué)家,近代改良主義的先驅(qū)。一生有文章三百多篇、詩詞七百余首,均收入《龔自珍全集》。 選文據(jù)《全集》。
〔2〕金粉:古代女子化妝用的水銀鉛粉。這里借以形容繁華奢侈。十五州:指長江下游蘇、浙、皖一帶地區(qū)。
>〔3〕名流:指當(dāng)時的官僚權(quán)貴及依附于清廷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
〔4〕牢盆:漢代稱煮鹽的器具為牢盆,這里指把持鹽政的官僚。狎客:善于奉承拍馬、甚得主子信任的門客。
〔5〕團扇才人:東晉時,王導(dǎo)的孫子王珉,喜歡手執(zhí)團扇,二十多歲就當(dāng)了中書令,但只會清談玄學(xué),不懂政事。詩中借指鉆進官場、趨炎附勢的文人。上游:比喻上層社會。
〔6〕避席:離開講學(xué)的座位,意謂不敢講學(xué)。文字獄:舊時統(tǒng)治者為鎮(zhèn)壓知識分子反抗,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罪狀,對作者加以刑殺,稱文字獄。
〔7〕稻粱謀:謀食糊口。 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8〕“田橫”句:楚漢相爭時,田橫曾自立為齊王。劉邦滅楚稱帝后,田橫帶著五百部下逃入海島。劉邦幾次勸降、威逼,田橫恥于事劉邦而自殺,所部五百人也自殺。(見《史記·田儋列傳》)。作者在詩中借用這個歷史故事來和當(dāng)時毫無廉恥、奉承巴結(jié)的人物作對照。這里問田橫五百壯士在何處呢?意在指出如今的所謂名流,連有點骨氣的人也找不到了。
〔9〕列侯:漢代制度,異姓群臣中有功而封侯的,稱為列侯。
此詩作于道光五年乙酉,詩以詠史為題,實則借古喻今,意在揭露當(dāng)時社會的腐朽和沒落。整首詩敘事、議論渾然一體,用典準(zhǔn)確、生動,諷刺中包含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對現(xiàn)實的憤慨。
上一篇:《周作人》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xué)·駱賓王·在獄詠蟬[1]》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