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伯道無兒》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伯道無兒:bó dào wú ér
詞源: 《晉書·鄧攸傳》:“攸棄子之后, 妻不復(fù)孕……不復(fù)畜妾, 卒以無嗣。時人義而哀之, 為之語曰:‘天道無知, 使鄧伯道無兒。’”
詞由: 鄧攸, 字伯道, 原是西晉的河?xùn)|太守。后被石勒俘虜, 在石勒部下做了參軍。石勒率眾渡過泗水的時候, 鄧攸就砍壞車子, 用牛馬馱著老婆兒子逃跑了。路上碰上一伙強(qiáng)盜, 把牛馬搶走了, 鄧攸只得讓妻子步行, 自己擔(dān)著兒子和侄兒鄧綏。他料想在這兵荒馬亂的年頭, 兩個孩子不能同時保全下來,就向妻子說:“我的弟弟早早地死了, 只留下這一個孩子, 按理說,他不應(yīng)該絕后, 我們只好把自己的兒子扔掉了。如果運(yùn)氣好, 我們還能活下來, 以后一定會有兒子的。”他的妻子哭著答應(yīng)了,他就把自己的兒子扔掉。可是他的兒子在早上被扔掉, 到晚上又追了上來。第二天, 鄧攸就把兒子栓在樹上走了。鄧攸拋掉兒子以后, 妻子再沒有懷孕。他也沒再娶妾, 終于絕后。當(dāng)時, 人們很看重他的人格, 可又哀嘆他沒有后人, 都說“老天不懂事理, 叫鄧伯道沒有兒子。”
詞義: 鄧伯道沒有兒子。伯道: 人名, 鄧攸, 字伯道。后借指人沒有兒子。
書證: 唐·韓愈 《游西林寺題蕭二兄郎中舊堂》:“中郎有女能傳業(yè),伯道無兒可保家。”元·無名氏 《劉弘嫁婢》 第一折:“當(dāng)日那伯道無兒,似這等古人也乏嗣。”清·錢泳 《履園叢話·喪子》:“東門不哭增離憂,伯道無兒少煩惱。”
上一篇:成語《優(yōu)孟衣冠》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作法自斃》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