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吳敬梓·嚴監生之死》原文、賞析、鑒賞
自此,嚴監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頭。諸親六眷都來問候。五個侄子穿梭的過來陪郎中弄藥。到中秋已后,醫家都不下藥了。把管莊的家人都從鄉里叫了上來。病重得一連三天不能說話。晚間擠了一屋的人,桌上點著一盞燈。嚴監生喉嚨里痰響得一進一出,一聲不倒一聲的〔2〕,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里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大侄子走上前來問道:“二叔,你莫不是還有兩個親人不曾見面?”他就把頭搖了兩三搖。二侄子走前來問道:“二叔,莫不是還有兩筆銀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兩眼睜的的溜圓,把頭又狠狠搖了幾搖,越發指得緊了。奶媽抱著哥子插口道:“老爺想是因兩位舅爺不在跟前,故此記念。”他聽了這話,把眼閉著搖頭,那手只是指著不動。 趙氏慌忙揩揩眼淚,走近上前道:“爺,別人都說的不相干,只有我曉得你的意思! 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說罷,忙走去挑掉一莖。 眾人看嚴監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
〔1〕本文選自《儒林外史》第五回末、六回的開頭。 題目為編者所加。 監(jian)生,明清兩代稱在國子監讀書或取得進國子監讀書資格的人。清代可以用捐納的辦法取得這種稱號。吳敬梓(公元1701~1754),字敬軒,號文木,安徽省全椒縣人。出身名門望族,后家業日趨沒落。他二十三歲才中秀才,后來由于科舉不得意,不再應考。 吳敬梓家境的由盛到衰和長期與文士往來的生活,使他目擊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看透了科舉制度下一群熱中功名的封建知識分子丑惡墮落的靈魂,對市井下層生活也有所了解,創作了著名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這部長篇小說,有抄本五十回、五十五回二說,但未見,通行傳世的為嘉慶八年刻的五十六回本。此外,還有六十回石印本。作為一部“諷刺之書”,《儒林外史》的藝術特色是“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魯迅語)。它以高度的思想藝術成就,為后世的諷刺小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選文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校本。
〔2〕一聲不倒一聲的:一聲連一聲的。
這個片斷描繪了嚴監生臨死前的情形。小說中,嚴監生是個吝嗇而又膽小的地主形象,他靠盤剝、克扣、省吃儉用,竟積蓄了十多萬兩銀子。但是,他在病危時卻還因為家里點了兩根燈草而遲遲不肯咽氣。作者通過這個細節的描寫,入木三分地刻畫出一個守財奴吝嗇的本性。這個細節表面看來是夸張的,甚至是荒謬的,但是,聯系到人物本身,我們就會感到它是真實的,合情合理的。因此,嚴監生便成了典型的守財奴形象。
上一篇:《三國六朝文學·吳均·與宋元思書》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三國六朝文學·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