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陶淵明·飲酒》原文、賞析、鑒賞
其 一 其 二
結廬在人境〔2〕,而無車馬喧〔3〕。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4〕。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5〕。山氣日夕佳〔6〕,飛鳥相與還〔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8〕。
〔1〕組詩《飲酒》共二十首,約寫于晉安帝義熙十三年(公元417),時陶淵明五十三歲。原詩有序,據序文可知這些詩都是酒后所寫,因此題為《飲酒》。這組詩反映的思想內容相當豐富。這里選其中第五、第九兩首。
〔2〕結廬:建造居室,這里指寄居。人境:人間、世間。
〔3〕車馬喧:車馬來往的喧鬧。
〔4〕“問君”二句為詩人自問自答。意思是說:要問我何以能做到這樣,是因為心已遠離了塵俗,即使身處喧鬧之地也如同身處僻靜之處一樣。
〔5〕采菊:王瑤《陶淵明集》說:“相傳服菊可以延年,采菊是為了服食?!笨蓞⒖?。悠然:自得的樣子。
〔6〕山氣:山中的氣象,山色。日夕:傍晚。
〔7〕相與還:結伴還巢。
〔8〕“此中”二句:是說從此情此境中,我已領略到了大自然的真正意趣,想要說出來,可又覺得不知道用什么語言來表達。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1〕。問子為誰歟〔2〕,田父有好懷〔3〕。壺漿遠見候〔4〕,疑我與時乖〔5〕?!?#17216;縷茅檐下〔6〕,未足為高棲〔7〕。一世皆尚同〔8〕,愿君汩其泥〔9〕?!鄙罡懈咐涎?,稟氣寡所諧〔10〕。紆轡誠可學〔11〕,違己詎非迷〔12〕!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13〕。
〔1〕倒裳:顛倒衣裳,形容動作匆忙。
〔2〕子:對他人的尊稱,此指來訪的田父。歟:疑問詞。
〔3〕田父:老農。好懷:好意。
〔4〕壺漿:壺酒。見候:問候。
〔5〕疑:責怪。時:時尚、世俗。乖:違背,不合。
〔6〕䍀縷:同“襤褸”,衣服破爛。
〔7〕未足:算不得。高棲:指隱居。
〔8〕尚同:以與世俗同流為高。尚,崇尚。
〔9〕汩(gu)其泥:把泥水攪渾。汩:同“淈”,攪濁。
〔10〕稟氣:稟性,天性。寡所諧:很少合得來。
〔11〕紆(yu):繞彎。轡(pei):駕馭馬的嚼子和韁繩。紆轡:拉動馬韁使之回車轉道。
〔12〕違己:違背自己的本性。詎:豈。迷:糊涂。
〔13〕駕:車駕,此指詩人歸隱田園的志向。以上六句是詩人回答田父的話。
所選《飲酒》兩首中,其一寫詩人悠閑自在的隱居生活,是陶詩中最為人稱道的篇章,其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更是千古流傳的名句。其二寫詩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強意志。全詩通體靈活,自然樸素,說人生哲理,又情趣盎然。
上一篇:《何其芳·預言》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三國六朝文學·陳琳·飲馬長城窟行》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