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為美,因和而善
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出眾多扎根于我們內心的核心價值觀。“和”在這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和衷共濟、家和萬事興、天時地利人和……這些詞匯代表“和”在中國人心中的價值觀及它獨一無二的地位。以和為美,以和為善自然而然地成了華夏兒女待人接物的基本原則和道義。
和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柱。
《論語》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能與他人保持和諧友善的關系而在具體問題上卻不必茍同;而小人總是迎合他人而自己內心卻抱有不友善的態度。在中國古代道德是為人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見“和”早已作為最基本的道德修養。唯有先做到和,才會有為人的進一步提升與發展,才鑄就了現在繁榮富強的中國。
“和”意為和諧與友善,即用開放的包容的態度對待他人。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獲取了如雨后春筍般的貿易伙伴,才贏得了世界上多數國家的尊重與信任,才能從秦國的“區區之地”發展到現在的“萬乘之勢”。
中華文明的“和”并不僅限于國家,對于每個中國人而言也是如此,和是中國人深入靈魂的操守。
人格上的和并非中和,把所有的想法混為一談;而是拋棄極端的思想,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分析問題并提出切實的解決方案,同時還考慮到各樣客觀條件的存在。
從有文明記載開始,中國人民就在這片土地上勤懇勞作,成就了以生產為基礎的大河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借著腳踏實地的勞作,我們發明出了眾多蘊含著智慧的生產工具,也在推動著世界文明的發展歷程。
沒有意外的變故時,華夏兒女能創造出不可思議的神話;當不可預知的災難來臨時,卻沒有出現災難——極端思想和恐怖主義。在“和”的操守下依舊“我行我素”,不停地付出,謀求出路,尋找生機。就這樣,風雨兼程地走過了五千年,更成就了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斷代的文明——中華文化。
以和為美,因和而善。我們以此為始,在大河文明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以此為心,烙在每一個華夏兒女的靈魂中;我們以此為根,在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
和諧,包容,開放,務實。“和”之核心定會帶領中華民族邁出更加堅定的步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上不斷前進。
上一篇:蘇榴好《人生的路》原創高中作文
下一篇:徐子涵《余路》原創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