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學·蘇軾·念奴嬌》原文、賞析、鑒賞
赤壁懷古〔1〕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2〕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3〕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5〕雄姿英發。羽扇綸巾,〔6〕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7〕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8〕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9〕
〔1〕本篇作于神宗元豐五年七月,作者貶謫黃州的第三年。自題標題《赤壁懷古》,說明是游黃州城外長江北岸的赤壁時懷古而作。按,三國赤壁之戰的赤壁,原址在今湖北蒲圻縣,蘇軾所游黃州城外的赤壁,原名赤鼻磯。蘇軾只是借其傳說而抒發情懷。《念奴嬌》詞調,又名《百字令》,“念奴”本是唐天寶年間一歌妓名,傳下此調。雙調,有平仄二體,蘇軾此詞為仄體,上片四十九字,下片五十一字,各十句四仄韻,例用入聲韻。
〔2〕風流人物:才華、功業杰出的人物。
〔3〕人道是:人們傳說是。《韻語陽秋》卷十三:“謂之人道是,則心知其非矣。”周郎:周瑜,字公瑾,孫策起兵江東,授瑜建威中郎將,瑜時年二十四歲,吳中皆呼為周郎。
〔4〕“亂石”三句:形容大江浪濤滾滾。穿空,一作“崩云”。拍岸,一作“裂岸”。
〔5〕小喬初嫁:東吳喬公有二女,皆國色。大喬嫁孫策為妻,小喬嫁周瑜為妻。據《吳書·周瑜傳》,小喬嫁周瑜時為建安三年,距赤壁之戰已十年。此處寫小喬初嫁,是追憶周瑜少年英雄風采。
〔6〕羽扇綸(guan)巾:羽毛扇子,青絲帶的頭巾,二者為漢魏六朝時儒將裝束,用以形容周瑜的風流倜儻。
〔7〕檣櫓:船的代稱。一作“強虜”、“狂虜”。灰飛煙滅,指周瑜以火攻焚毀曹軍戰船。
〔8〕多情應笑我:應笑我多情,因聲韻而倒文。華發:花白頭發。
〔9〕酹(lei):以酒灑地表示祭奠。
本篇是蘇軾豪放風格的代表作,也是蘇詞傳誦最廣的名篇。作者以赤壁懷古為題,借憑吊歷史上的英杰,抒自身的感慨。上片以大江滾滾東去、浪淘千古人物起領全篇,描寫江山雄偉壯麗的景色,繪聲繪色,江山與英豪又緊緊結合。下片歌頌青年英杰名將周瑜的風采和功業,寫自身功業無成而早生華發的感喟。最后五句雖然流露出借古慨今、個人感傷情緒,而全詞氣勢磅礴,筆力雄渾,奔放豪邁,在最后的感喟中仍表現出思想開闊、胸襟豁達,詞的格調雄健向上。在北宋前期詞壇上六朝纖柔文風仍廣有影響之時,這首詞的新的美學風貌確是“新天下耳目”。當時風行柳永詞,時人曾作比較說:“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吹劍錄》)
上一篇:《明代文學·高啟·念奴嬌》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四、唐五代詞·韋莊詞·思帝鄉》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