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xué)·林則徐·答龔自珍》原文、賞析、鑒賞
定盦先生執(zhí)事〔2〕:月前述職在都,鹿鹿軟塵〔3〕,刻無暇晷〔4〕,僅得一聆清誨〔5〕,未罄積懷。 惠贈鴻文,不及報謝。
出都后,于輿中紬繹大作〔6〕,責(zé)難陳義之高,非謀識宏遠(yuǎn)者不能言,而非關(guān)注深切者不肯言也。 竊謂旁義之第三〔7〕,與答難義之第三〔8〕,均可人決定義〔9〕。 若旁義之第二〔10〕,弟早已陳請,惜未允行,不敢再凟;答難之第二義〔11〕,則近日已略陳梗概矣。 歸墟一義〔12〕,足堅我心,雖不才,曷敢不勉〔13〕? 執(zhí)事所解詩人悄悄之義〔14〕,謂彼中游說多〔15〕,恐為多口所動,弟則慮多口之不在彼也。如履如臨,曷能已已〔16〕!
昨者附申菲意〔17〕。 瀕行接誦手函,復(fù)經(jīng)唾棄〔18〕,甚滋顏厚〔19〕。至閣下有南游之意,弟非敢沮止旌旆之南,而事勢有難言者。 曾囑敝本家岵瞻主政代述一切〔20〕,想蒙清聽。專此布頌臘祺〔21〕,統(tǒng)維心鑒不宣。 愚弟林則徐叩頭。 戊戌冬至后十日〔22〕。
〔1〕這是林則徐任欽差大臣往廣東赴任途中給龔自珍的復(fù)信,對友人支持禁煙表示感謝。林則徐(公元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二十六歲中進(jìn)士,曾任湖廣總督、兩廣總督等職。主張改革內(nèi)政,抵抗外敵,是鴉片戰(zhàn)爭時期禁煙運動的領(lǐng)導(dǎo)人。 道光二十一年被遣戍新疆伊犁;后被起用為陜西巡撫;道光三十年初,奉命赴廣西督理軍務(wù),中途病逝。 林則徐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愛國主義者。 遺著有《林文忠公政書》、《信及錄》等。
〔2〕定盦:龔自珍的號。執(zhí)事:即執(zhí)事者。本指左右待從的人,舊時書信中常用以稱對方,表示尊敬,意謂不敢直陳,故向侍從者陳述。
〔3〕鹿鹿軟塵:意即忙于公務(wù)。鹿鹿,與“碌碌”通。軟塵,指繁華的都市。
〔4〕刻無暇晷:片刻空閑的時間也沒有。晷,日影,引申為時間。
〔5〕“僅得”句:這是舊時書信中常用的客氣話。聆,專心地聽。清誨,高明的教導(dǎo)。
〔6〕輿:轎子。紬(chou)繹:仔細(xì)研讀。
〔7〕旁義之第三:指龔自珍贈序中所提的第三條附帶的意見,其內(nèi)容是說應(yīng)講求火器。
〔8〕答難義之第三:指龔自珍贈序中所提的第三條答詰難者的意見,其內(nèi)容是說應(yīng)以水師作為禁止鴉片的必要手段,使用兵的性質(zhì)純系自衛(wèi)。
〔9〕入:歸入。決定義:不可動搖的原則性意見。
〔10〕若:至于。旁義之第二:指龔自珍贈序中所提的第二條附帶意見,其內(nèi)容是說勒限外國人遷出澳門。
〔11〕答難之第二義:指龔自珍贈序中所提的第二條答詰難者的建議,其內(nèi)容是說,寧可減少關(guān)稅收入,也要禁止奢侈品進(jìn)口。
〔12〕歸墟一義:指龔自珍贈序中所提的關(guān)于禁煙運動的最終目的的意見,其內(nèi)容是希望林則徐兩年完成,“使中國十八行省銀價平,物力實,人心定,而后歸報我皇上”。
〔13〕曷敢不勉:怎么敢不盡力?
〔14〕執(zhí)事所解詩人悄悄之義:指龔自珍對《詩經(jīng)·小雅·出車》中的“憂心悄悄,仆夫況瘁”兩句所作的解釋。即龔自珍贈序中說:“悄悄者何也?慮嘗試也,慮窺伺也,慮泄言也。”詩人,指《出車》的作者。
〔15〕彼中:那里,指廣州。
〔16〕已已:停止不前。第二個“已”,是語氣詞。
〔17〕昨者:日前。申:表。菲:微薄,指一些禮物。
〔18〕唾棄:指龔自珍不收他的禮物。
〔19〕顏厚:慚愧。
〔20〕岵(hu)瞻:林楊祖,當(dāng)時任戶部主事。主政:官名,各部主事的別稱。
〔21〕布:敘述。祺:吉祥,福氣。
〔22〕戊戌:道光十八年。冬至:疑為“小寒”,因冬至后十日,林則徐尚未出都。
清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去廣東禁煙。 出京之前,他的好友龔自珍寫了一篇《送欽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對禁煙運動提出了許多積極的意見。 本文就是林則徐赴粵途中寫給龔自珍的回信。林則徐的這封回信,言簡意深。在接受龔自珍建議的同時,反映了他對投降派阻撓禁煙大計的無窮憂慮。信中暗示阻力來自朝廷,不在廣州,他勸阻龔自珍南下,意亦如此。
上一篇:《明代文學(xué)·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聞一多·荒村》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