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解釋|貓的意思|“貓”字的基本解釋
貓,是一個形聲字,左邊是一個“犬”字,當“犬”字作為偏旁的時候,就寫成犬肉旁“犭”,這是形旁,表明這個字的本義和動物有關。右邊的“苗”字是個聲旁,表明這個字的讀音。這個字還有另一種寫法,寫作“貓”,和前面的“貓”字相比,只是更換了一個形旁,這個形旁字讀作zhì,“豸”的本義是沒有腳的蟲子,也是動物。現在這個字已經作為異體字被廢除了。
貓作為一種動物,它的聽覺和視覺極其敏銳,善于跳躍和攀援,有趣的是貓的鼻子,根據唐朝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續集》的記載:貓的鼻尖永遠是冷的,只有夏至那一天它的鼻尖才是暖和的。
貓的性情溫順,所以得到了人們的喜愛,被作為寵物來豢養。在中國歷史上,貓所受到的寵愛,在明朝的宮廷里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據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中記載:在宮廷里面,專門開設了貓房,并派太監三、四個人,專職飼養皇帝所喜歡的名貴的貓。這些貓全都有名字,雄性的稱作“某小廝”,雌性的叫做“某丫頭”。那些得到皇帝和后妃們特殊寵愛的貓,還被封了官,贈給一個“管事”的職稱,有職稱的貓被稱為“貓管事”,還可以像太監一樣,得到皇帝的賞賜。
嘉靖初年,宮中有一只貓,堪稱是貓王國中的驕子,它全身的毛卷曲著,又軟又光滑,呈現出淡淡的青色,可是一雙眉毛卻潔白如玉,因而被稱作“霜眉”。這只貓的性情特別溫順,而且善解人意,用嚴厲的目光看它一眼,它就會立刻一溜煙似的逃掉,而一聽到叫喚,便又迅速歡跳著跑上前來。因而得到了皇帝的特別的鐘愛,讓它日夜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如果碰上皇帝閉目養神的時候,它更是不離左右。即使是饑渴難忍或者要大小便,也堅持忍耐著不離開,一定要等到主人醒了才離開。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這在地球上人人都知道。可是令人吃驚的是,已經使用了半個多世紀、被我們非常熟悉的“熊貓”這個名稱卻不是正名而是別名。如果翻一翻字典,就可以知道,它的正名是“貓熊”。張廣育先生在《“貓熊”變“熊貓”》一文中給我們講了一個以錯為正的小故事。在上世紀40年代,在當時的陪都重慶,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稀有動物“貓熊”標本展臺前的觀眾最多,標牌用國際標準的寫法,寫出它的中、英文的學名。但由于那時的中文習慣讀法是從右向左讀,所以所有的中國人異口同聲都讀成了“熊貓”,再加上通訊社的記者先生們也以“熊貓”這個名稱在報紙、廣播上對國內外大事傳播。科學工作者有口難辯,難以抵擋錯誤名稱的流行。就這樣,約定俗成,以錯為正,一直流行至今。
過去,在民間,人們常常把貓和蝴蝶畫在一張圖畫上,用來給人祝壽。因為“貓蝶”和“耄耋”讀音相似。人活到八九十歲叫“耄”(mào),人活到七八十歲叫“耋”(dié),兩個字合到一起,“耄耋”就是長壽的意思。這種圖畫有個專門的名稱叫“耄耋圖”,是專門為人祝壽用的。
俗語當中有一個“貓膩”,也可以寫作“貓匿”,指的是不可告人的內情或搞鬼。這個詞來源于波斯語“mɑ’ni”,波斯語的意思是“含義”。這是純粹的音譯外來詞,在這里漢字所起的是表音的作用,跟字面的意思完全不相干。
上一篇:片的解釋|片的意思|“片”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猴的解釋|猴的意思|“猴”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