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小受大走》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小受大走:xiǎo shòu dà zǒu
詞源:《孔子家語·六本》:“昔瞽叟有子曰舜,舜之事瞽叟,欲使之未嘗不在于側,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捶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叟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
詞由:有一次,曾參因為種瓜誤了點事被父親毒打一頓,被打得跌倒在地好久不省人事。過一會兒醒過來了。曾參爬起來對父親高興地說:“你狠狠地打我,就是深深地教我。”到自己房里就是彈琴唱歌,使他知道他沒有被打壞。孔子聽了很生氣,要不承認他是自己的學生了。別人就問孔子,為什么要這樣對待曾參,孔子曰:“從前舜對待父親, 父親要他做什么, 他沒有不在身邊的, 要抓住殺他, 他又使父親抓不住, 輕輕地打, 就讓父親打兩下子, 要是重重地打, 他就逃走了。這樣, 他父親沒有被人說不象父親, 舜也沒有丟掉對父親的一片孝心。曾參這樣做, 是把父親推向不義的深淵,這是最大的不孝啊!”
詞義:父親打時,打輕了就忍受著,打重了就逃走。
書證: 《后漢書·隗囂傳》:“昔虞舜事父, 大杖則走, 小杖則受。”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馬介甫》:“小受大走, 直將代孟母投梭;婦唱夫隨,翻欲起周婆制禮。”
上一篇:成語《對牛彈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山窮水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