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學·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原文、賞析、鑒賞
(夫人,長老上云,〔2〕今日送張生赴京,就十里長亭〔3〕,安排下筵席。 我和長老先行,不見張生小姐來到。(旦、末、紅同上,〔4〕)(旦云)今日送張生上朝取應去。早是離人傷感,況值那暮秋天氣,好煩惱人也呵!“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旦唱)
【正宮】【端正好】〔5〕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系〔6〕。恨不得倩疏林掛住斜暉〔7〕。馬兒迍迍行〔8〕,車兒快快隨,卻告了相思回避〔9〕,破題兒又早別離〔10〕。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 此恨誰知!
(紅云)姐姐今日不打扮? (旦云)紅娘呵,你那里知道我的心哩! (旦唱)
【叨叨令】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有甚么心情花兒、靨兒〔11〕,打扮得嬌嬌滴滴的媚;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12〕;從今后衫兒、袖兒,揾濕做重重疊疊的淚。〔13〕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14〕,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 久已后書兒、信兒〔15〕,索與我恓恓惶惶的寄〔16〕。
(做到了科〔17〕,見夫人了)(夫人云)張生和長老坐,小姐這壁坐,紅娘將酒來。張生,你向前來,是自家親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將鶯鶯與你,到京師休辱末了俺孩兒,掙揣一個狀元回來者〔18〕。 (末云)小生托夫人馀蔭,憑著胸中之才,覷官如拾芥耳〔19〕。 (潔云〔20〕)夫人主張不差,張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長吁科)(旦唱)
【脫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21〕。酒席上斜簽著坐地〔22〕,蹙愁眉死臨侵地〔23〕。
【小梁州】我見他閣淚汪汪不敢垂〔24〕,恐怕人知。猛然見了把頭低,長吁氣,推整素羅衣。
【幺】〔25〕雖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26〕。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
(夫人云)小姐把盞者! (紅遞酒了,旦把盞了)(旦唱)
【上小樓】合歡未已,離愁相繼。想著俺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我諗知〔27〕,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元來比別離情更增十倍。
【幺】年少呵輕遠別,情薄呵易棄擲。全不想腿兒相壓,臉兒相偎,手兒相攜。你與俺崔相國做女婿,妻榮夫貴,但得一個并頭蓮,強似狀元及第。
(紅云)姐姐,不曾吃早飯,飲一口兒湯水。(旦云)紅娘呵,甚么湯水咽得下。(唱)
【滿庭芳】供食太急,〔28〕,須臾對面,頃刻別離。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
【幺】雖然是廝守得一時半刻,也合著俺夫妻共桌而食〔29〕。眼底空留意〔30〕,尋思起就里〔31〕,險化做望夫石〔32〕。
(夫人云)紅娘把盞者。(紅把酒科了)(旦唱)
【快活三】將來的酒共食〔33〕,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34〕,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35〕,恨塞滿愁腸胃。蝸角虛名〔36〕,蠅頭微利〔37〕,拆鴛鴦在兩下里。一個這壁,一個那壁,一遞一聲長吁氣〔38〕。
(夫人云)輛起車兒〔39〕,俺先回去,小姐隨后和紅娘來。(下)(末辭潔科)(潔云)此一行別無話說,貧僧準備買登科錄〔40〕看,做親的茶飯,少不了貧僧的。先生在意,鞍馬上保重者。“從今經懺無心禮〔41〕,專聽春雷第一聲。”(下)(旦唱)
【四邊靜】霎時間杯盤狼藉,車兒投東,馬兒向西。兩意徘徊,落日山橫翠。〔42〕。 知他今宵宿在那里? 有夢也難尋覓。
(旦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末云)小姐心兒里艱難。小生這一去,白奪一個狀元,真乃是:“青霄有路終須到,金榜無名誓不歸。”(旦云)君行別無所贈,口占一絕〔43〕,為君送行:“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44〕”(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張珙更敢憐誰? 謹賡一絕〔45〕,以剖寸心:“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親〔46〕? 不遇知音者〔47〕,誰憐長嘆人〔48〕?”(旦唱)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49〕,比司馬青衫更濕〔50〕。 伯勞東去燕西飛〔51〕,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盡生前酒一杯。 未飲心先醉,眼中流淚,心內成灰。
【五煞】到京師服水土〔52〕,趁程途〔53〕,節飲食,順時自保揣身體〔54〕。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風霜要起遲!鞍馬秋風里,最難調護,最要扶持。
【四煞】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55〕,恨壓三峰華岳低〔56〕。 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草長堤。
【三煞】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 歸家若到羅幃里,昨日個繡衾香暖留春住,今夜個翠被生寒有夢知。 留戀你別無意,見據鞍上馬,閣不住淚眼愁眉〔57〕。
(末云)有甚言語囑付小生咱〔58〕? (旦唱)
【二煞】你休憂文齊福不齊〔59〕,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你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60〕 ”! 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61〕”,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 此一節君須記:若見了那異鄉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
(末云)再誰似小姐? 小生又生此念。 仆童趕早行一程兒,早尋個宿處。(末念)淚隨流水急,愁逐野云飛。 (下)(旦唱)
【一煞】青山隔送行〔62〕,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 我為什么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紅云)夫人去好一會,姐姐,咱家去! (旦唱)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63〕。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旦、紅下)
〔1〕《西廂記》:原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故事源于元稹的《鶯鶯傳》,而直接脫胎于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然而又多所創新,終成千古名劇。劇情梗概是:四海漂泊的才子張珙于普救寺邂逅貌若天仙的相國小姐崔鶯鶯,兩人一見鐘情,但礙于男女之大防,雖傾心相愛,但曲折多多。然而,終于在紅娘的幫助下,私訂百年之好。不久,一對情人的隱情終于被老夫人察覺,雖然,老夫人大為惱火,可又恐家丑外揚,只好默認這既成事實。又以相國之門不招白衣女婿為名,強迫張珙進京應試。熱戀中的情人分別在即,真是難分難舍,于是,就有了此“長亭送別”一折的故事情節。最終,張珙高中頭名狀元,有情人方成眷屬。全劇共五本二十一折,這里選的是第四本第三折。作者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其主要活動時期略晚于關漢卿,大約在元貞、大德年間。據鐘嗣成《錄鬼簿》記載,所作雜劇十四種。除《西廂記》外,存世者尚有《麗堂春》、《破窯記》兩種及《芙蓉亭》、《販茶船》各一折。
〔2〕夫人:崔鶯鶯的母親。長老:住持僧的尊稱。
〔3〕十里長亭:古時設在路旁供行人歇息的亭舍,又常作為送別的地方。《白孔六帖》云:“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4〕旦:戲曲行當名,扮演女子的角色,此為劇中女主角鶯鶯。末:戲曲行當名,扮演男子的角色。此為劇中男主角張珙。紅:此為劇中角色紅娘。
〔5〕正宮:古代戲曲音樂體系中的宮調之一,律應黃鐘,即黃鐘宮。端正好:曲牌名,屬北曲正宮。下文的“滾繡球”、“叨叨令”等均為曲牌名稱。
〔6〕玉驄:青白之色相雜的駿馬。
〔7〕倩(qian):請。
〔8〕迍(chun)迍:行動遲緩的樣子。
〔9〕卻:通“恰”。回避:結束。
〔10〕破題兒:文章起首幾句點題,稱破題兒,這里比喻事的開頭。
〔11〕靨(ye)兒:原指古代婦女面頰上的酒窩,這里指面部的飾物。
〔12〕則索:須得,只好。
〔13〕揾(wen):揩抹。
〔14〕兀的:這。也么哥:元戲曲中常用的襯詞,無義。
〔15〕已:同“以”。
〔16〕索:須。
〔17〕科:指演員的表情動作。
〔18〕掙揣:爭奪,奪取。 者:句末表示希望或命令的語氣詞。
〔19〕如拾芥:如同拾取小草那般容易。 芥(jie),小草。〔20〕潔:潔郎。 元代稱和尚為潔郎,這里指法本和尚。
〔21〕萋迷:凄涼迷茫。 萋,通“凄”。
〔22〕斜簽著坐地:指張生斜著身子插坐在眾人之間。 是晚輩侍坐的一種禮節。 簽,插。
〔23〕死臨侵地:憔悴疲憊的樣子。死,表示程度的副詞。臨侵,憔悴疲憊。
〔24〕閣:同“擱”。
〔25〕幺:即“后”,第二曲的意思。
〔26〕奈時間:無奈眼前這個時候。
〔27〕諗(shen)知:深知。
〔28〕供食太急:指筵席上傳送飯菜太快。
〔29〕合著:該當。
〔30〕空留意:白白地注意著他。
〔31〕就里:內情,指離別引發的痛苦心情。
〔32〕望夫石:相傳一婦人,每日出門翹首企盼丈夫歸來,久而久之,終變為一尊石像。
〔33〕將:拿。
〔34〕暖溶溶玉醅(pei):以溫暖的白酒夸飾,喻指熱淚。玉醅,未經過濾的白酒。
〔35〕怕不待要:難道不要。
〔36〕蝸角虛名:微不足道的虛名。 蝸角,蝸牛之角,這里形容微小。 典出《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蠻氏;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觸氏。 爭地而戰,伏尸百萬。”
〔37〕蠅頭微利:微小的利益。典出班固《難莊論》:“世人競爭利,如蠅之追逐肉汁,所沾無多。”
〔38〕一遞一聲:兩個人一聲接一聲。
〔39〕輛起:套起。
〔40〕登科錄:科舉考試的錄取名冊。
〔41〕經:念經。懺:拜懺。禮:同“理”,理會的意思。
〔42〕山橫翠:遍山翠綠。
〔43〕口占:隨口吟誦而成。
〔44〕“棄擲今何在”四句:出自元稹的《鶯鶯傳》,這是鶯鶯的反語,或視為對張珙的試探。其潛臺詞是,不要見了新人就忘了舊人,以當初愛我的情意,去愛將來出現在你眼前的新人。
〔45〕賡(geng):續作。〔46〕關親:關系親密。〔47〕知音者:指鶯鶯。
〔48〕長嘆人:指珙本人。
〔49〕紅淚:意謂血淚。《拾遺記》云:“薛靈蕓選入宮時,別父母,以玉唾壺承淚,壺即紅色。”
〔50〕司馬青衫:白居易《琵琶行》云:“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51〕“伯勞”句:以勞燕分飛比喻有情人的離別。樂府詩《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伯勞,一種小鳥。
〔52〕服水土:適應水土。
〔53〕趁程途:趕路程。
〔54〕“順時”句:順應季節變化,自己保重身體。保揣,保重。
〔55〕“淚添”句:淚滴黃河使之漲滿。九曲,黃河從積石山到龍門一段多有曲折,故有“九曲黃河”之稱。
〔56〕三峰華岳:即華山的三個山峰。
〔57〕閣不住:忍不住。
〔58〕咱:語尾助詞。于自稱時用于語末。
〔59〕文齊福不齊:有文才而沒有福氣。
〔60〕一春:一年。魚雁:書信。
〔61〕青鸞:傳說中報信的鳥。
〔62〕隔送行:指隔斷送行之人。
〔63〕一鞭殘照里:一鞭揚起,奔馬便馳騁于夕陽殘照之中。或謂“一鞭”指代奔馬,亦通。
本折可分作四個層次:從〔端正好〕到〔叨叨令〕三支曲子為第一個層次,描寫赴長亭途中,鶯鶯觸景傷情,一路悲傷;從〔脫布衫〕到〔朝天子〕八支曲子為第二個層次,以別宴為背景,刻畫鶯鶯欲訴衷曲而不能的痛苦心境以及對母親“拆鴛鴦在兩下里”的抱怨情緒;從〔四邊靜〕到〔二煞〕六支曲子為第三個層次,寫宴后鶯鶯與張生依依惜別的情形;從〔一煞〕到〔收尾〕為第四個層次,寫分手后鶯鶯無限惘悵的情懷。總之,全折曲文,極為細膩地刻畫了鶯鶯微妙而復雜的心理活動,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她的離情別緒。至于曲辭的華美典雅,情景交融的意境,更歷來為讀者所交口稱贊。
上一篇:《傳奇·杜光庭傳奇·虬髯客傳》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1]》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