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謝莊·月賦》原文、賞析、鑒賞
陳王初喪應、劉〔2〕,端憂多暇〔3〕。綠苔生閣,芳塵凝榭〔4〕。悄焉疚懷〔5〕,不怡中夜〔6〕。乃清蘭路〔7〕,肅桂苑〔8〕,騰吹寒山〔9〕,弭蓋秋阪〔10〕。臨濬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11〕。于時斜漢左界〔12〕,北陸南躔〔13〕,白露暖空〔14〕,素月流天〔15〕。沉吟齊章〔16〕,殷勤陳篇〔17〕。抽毫進牘,以命仲宣〔18〕。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19〕,長自丘樊〔20〕,昧道懵學〔21〕,孤奉明恩〔22〕。臣聞沉潛既義,高明既經〔23〕,日以陽德,月以陰靈〔24〕。擅扶光于東沼〔25〕,嗣若英于西冥〔26〕。引玄兔于帝臺〔27〕,集素娥于后庭〔28〕。朒脁警闕〔29〕,朏魄示沖〔30〕,順辰通燭〔31〕,從星澤風〔32〕。增華臺室,揚采軒宮〔33〕。委照而吳業昌〔34〕,淪精而漢道融〔35〕。
若夫氣霽地表〔36〕,云斂天末〔37〕,洞庭始波,木葉微脫〔38〕。菊散芳于山椒〔39〕,雁流哀于江瀨〔40〕。升清質之悠悠〔41〕,降澄輝之藹藹〔42〕。列宿掩縟〔43〕,長河韜映〔44〕,柔祇雪凝〔45〕,圓靈水鏡〔46〕,連觀霜縞〔47〕,周除冰凈〔48〕。君王乃厭晨歡〔49〕,樂宵宴〔50〕,收妙舞〔51〕,弛清縣〔52〕,去燭房〔53〕,即月殿〔54〕,芳酒登,鳴琴薦〔55〕。
若乃涼夜自凄〔56〕,風篁成韻〔57〕,親懿莫從〔58〕,羇孤遞進〔59〕。聆皋禽之夕聞〔60〕,聽朔管之秋引〔61〕。于是絲桐練響〔62〕,音容選和〔63〕,徘徊《房露》,惆悵《陽阿》〔64〕。聲林虛籟〔65〕,淪池滅波〔66〕。情紆軫其何托〔67〕,愬皓月而長歌〔68〕。歌曰:“美人邁兮音塵闕〔69〕,隔千里兮共明月〔70〕。臨風嘆兮將焉歇〔71〕,川路長兮不可越〔72〕。”歌響未終,馀景就畢〔73〕,滿堂變容〔74〕,回遑若失〔75〕。又稱歌曰:“月既沒兮露欲晞〔76〕,歲方晏兮無與歸〔77〕。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78〕。”
陳玉曰:“善。”乃命執事〔79〕,獻壽羞璧〔80〕,敬佩玉音〔81〕,復之無斁〔82〕。
〔1〕這是一篇兼敘事、抒情、詠物為一體的小賦。文中虛構了建安二作家曹植、王粲月夜游吟的故事。描寫月夜的清麗景物,抒發人生感慨,構思奇特,是六朝辭賦中的優秀作品。選文據《文選》卷十一,中華本。謝莊(公元421~466),字希逸,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文學家。七歲能作文。才思敏捷,善詩賦。曾任吏部尚書、金紫光祿大夫。原有詩文四百多篇,多散佚。今存詩十余首,風格清雅。《月賦》為其傳世名作。
〔2〕陳王:即曹植,陳王是其封號。喪:喪亡。應、劉:指應瑒和劉楨,建安七子中的兩位作家。這句是假設一個故事,以此引起賦的開端。
〔3〕端憂:正在憂愁之中。端,正。暇:閑。
〔4〕“綠苔”二句:樓閣上生了綠苔,臺榭間堆積著塵埃。是說陳王無心游賞,閉門不出。
〔5〕悄焉:憂愁的樣子。疚懷:傷懷。疚,病。
〔6〕怡:愉快。中夜:半夜。
〔7〕清:打掃。蘭路:長滿蘭草的路。
〔8〕肅:清除。桂苑:長滿桂樹的苑囿。
〔9〕騰吹寒山:在寒山上奏樂。騰,升起。吹,奏樂。
〔10〕弭蓋:停下車子。弭,停止。蓋,車蓋,指代車。阪:山坡。
〔11〕“臨濬壑”二句:是說登山臨水,便覺得傷感是那樣的深長悠遠。濬壑(jun huo),深谷。崇岫:高峰。
〔12〕“于時”句:此時橫斜的銀河在左邊劃出一條界線。斜漢,橫斜南躔的河漢。漢,銀河。左界,天空左邊的界線。
〔13〕北陸:指秋冬之際,太陽運行線已由北轉南。陸:黃道線,太陽運行的路線。躔:太陽運行的方位。
〔14〕“白露”句:白色的露氣籠罩天空。曖,昏暗朦朧的樣子。
〔15〕素月流天:銀白的月光流瀉天宇。
〔16〕沉吟:低吟。齊章:指《詩·齊風·東方之日》,其中有“東方之月兮”
句。
〔17〕殷勤:反復。陳篇:指《詩·陳風·月出》,其中有“月出皎兮”句。
〔18〕抽毫:抽筆。進牘:送上書板。牘:古時寫字用的木板。仲宣:王粲字。
〔19〕東鄙:東方邊遠之地。王粲是山陽(今山東金鄉縣)人,山陽在魏國東方,所以稱東鄙。幽介:幽賤孤介。
〔20〕長自丘樊:長在山村野戶。丘,山丘。樊,樊籬。指家庭寒微。
〔21〕昧道懵(meng)學:不明大道,不學無術。昧,無知。懵,胡涂。
〔22〕孤奉:白白承受。孤,同“辜”。奉,承受。明恩:明主的恩惠。
〔23〕“臣聞”二句:我聽說地合乎義,天合乎經。沉潛:指地。高明:指天。義、經:指天經地義。
〔24〕“日以”二句:太陽具有陽的本質,月亮具有陰的精靈。
〔25〕“擅扶光”句:是說早晨月亮讓位給日光。擅,同“禪”,讓位。扶光,扶桑之光,指日光。扶桑是神話中的大樹,據《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東沼,即湯谷,日出之處。
〔26〕“嗣若英”句:是說月亮在太陽落后又繼續升起。嗣,繼續。若英,若木之花。若木是神話中的日落之處。西冥,指昧谷,太陽所入處。
〔27〕玄兔:玉兔,指月。神話說月中有兔,所以常用玉兔代稱月亮。帝臺:天臺,天庭。
〔28〕素娥:神話中竊藥奔月的嫦娥,也指月。后庭:帝王的宮廷。
〔29〕朒脁(nu tiao)警闕:意思是說月亮以它的月缺景象,警戒國君不可失德。朒,陰歷月初月出現在東方。脁,陰歷月末月出現在西方。闕,同“缺”。
〔30〕朏(fei)魄示沖:是說國君看到月的初生與成形,應該謙虛自省。朏,光亮不強的初月。魄,成形明亮的月亮。沖,謙虛。
〔31〕順辰:月球順著十二辰的次序運行。通:普遍。燭:照耀。
〔32〕從星澤風:古人認為月球運行時與某些星宿相遇,就要刮風下雨。澤,雨。
〔33〕“增華”二句:月光普照使三臺星座和軒轅星座增加光彩。臺室,星宿名,即三臺星座。軒宮,星宿名,即軒轅星座。
〔34〕委:投。照:指月光。吳業:指三國時東吳的基業。昌:昌盛。據說吳國孫策母親生策時,夢見月亮入懷。后來孫策奠定了吳國基業,所以說“吳業昌”。
〔35〕淪:沉,下落。精:指月光。漢道融:傳說漢元帝皇后的母親李氏夢見月亮入懷而生元后,所以稱“漢道融”。融,和洽,順利。
〔36〕氣霽:天晴。地表:地面。
〔37〕斂:收斂。天末:天邊。
〔38〕“洞庭”二句:出自《楚辭·九歌》:“洞庭波兮木葉下。”寫洞庭湖初秋景象。
〔39〕散芳:芳香流溢。山椒:山頂。
〔40〕流哀:傳出悲哀的叫聲。瀨(lai):急水流沙。
〔41〕清質:指月亮清白的形體。悠悠:緩慢上升的樣子。
〔42〕降:降落。澄輝:清澈的月光。藹藹:潔白柔和的樣子。
〔43〕列宿(xiu):群星,眾星。掩:掩蓋。縟:繁麗的光輝。
〔44〕長河韜映:銀河因月光失卻了光彩。長河,指天河。韜,隱藏。
〔45〕柔祗(qi)雪凝: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大地,好像凝聚著白雪一樣。柔祗,地神,指大地。古人以為地道陰柔,所以稱柔祗。
〔46〕圓靈水鏡:月光照得天空像水鏡一樣明澈。圓靈,指天。古人以為天圓地方,所以稱圓靈。
〔47〕連觀:連接的樓臺館閣。觀,宮觀。縞(gao):白色的絹,這里是潔白的意思。
〔48〕周除:四周的臺階。除:臺階。冰凈:冰一樣的潔凈。
〔49〕厭:厭倦。晨歡:指白天的歡娛。
〔50〕宵宴:夜晚的歡宴。
〔51〕收:罷,停息。
〔52〕縣:即“懸”(xuan),懸掛著的鐘磬一類樂器,此指清妙的音樂。
〔53〕去:離開。燭房:點著紅燭的房室。
〔54〕即:走向。月殿:月光照耀的廳堂。
〔55〕“芳酒”二句:送上美酒,彈奏音樂。登,上。薦,進獻。
〔56〕若乃:同“若夫”,假設之詞。涼夜自凄:在秋涼之夜中自我凄傷。
〔57〕風篁成韻:風吹竹林,產生自然成韻的聲響。篁,竹叢。韻,聲韻。
〔58〕親懿:至親好友。
〔59〕羇孤:羇同“羈”,孤客。遞進:一個接一個不斷前來。
〔60〕聆:聽。皋禽:指鶴。《詩·小雅·鶴鳴》有“鶴鳴于九皋”句,所以稱鶴為皋禽。
〔61〕朔管:北方少數民族樂器。秋引:秋天凄涼的曲調。引:樂曲。
〔62〕絲桐:指琴。琴弦用絲,琴身用桐木制成,故稱絲桐。絲:一作“弦”。練響:調音。練:同“揀”,選擇的意思。
〔63〕音容:樂曲的風格。和:和緩,委婉。
〔64〕“徘徊”二句:形容曲調的婉轉怨慕。《房露》、《陽阿》,古曲名。
〔65〕聲林:響著風聲的樹林。虛籟:絕響。虛,滅,絕。籟,風吹孔穴所發出的聲響。
〔66〕淪池:風吹而皺起波紋的池水。滅:停息。
〔67〕紆軫(zhen):悲痛郁結不解。紆,曲。軫,痛。
〔68〕愬:向著。
〔69〕邁:行。音塵:音訊。闕:空,斷絕。
〔70〕隔千里句:隔絕千里,明月卻能共見。
〔71〕臨風:迎風。歇:停息。
〔72〕川路:水路的陸路。
〔73〕馀景就畢:月亮即將沉沒。景,指月光。
〔74〕變容:臉上失色。
〔75〕回遑:徘徊徬徨。若失:好像丟失了什么的樣子。
〔76〕晞(xi希):干。
〔77〕“歲方”句:歲時已晚,但沒有人和我同歸。方,當。晏,晚。
〔78〕“佳期”二句:趁著美好的時光回去吧,秋天的微霜要沾濕人的衣裳
的。
〔79〕執事:左右侍從人員。
〔80〕獻壽:奉上酬謝的禮品。羞:同“饈”,美食。璧:玉璧。
〔81〕敬佩:恭敬地記住。佩:帶,這里是記住的意思。玉音:對王粲所作辭賦的贊美之辭。
〔82〕復:反復吟味。斁(yi):厭倦。
本篇通過虛擬曹魏時代兩位著名文學家月夜吟游的故事,描寫月夜清景,表現了一個普遍永恒的主題—離別之情和遲暮之感。賦中將敘事、詠物與抒情完美結合,語意含蓄,韻味雋永。特別是描寫月夜景物的細膩和輕柔,最值得稱道。清浦起龍說本篇寫月“不多粘月,只寫對月,故神遠。”(《古文眉詮》)許璉則認為本賦寫月“深情婉致,有味外味。”(《六朝文絜》
上一篇:《老舍·月牙兒》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明代文學·馮夢龍·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