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脅肩累足》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脅肩累足:xié jiān lěi zú
詞源:《史記·吳王濞傳》:“吳王身有內病, 不能朝請二十余年, 嘗患見疑,無以自白, 今脅肩累足, 猶懼不見釋?!?/p>
詞由: 晁錯多次上書勸諫要削弱吳的勢力。先上書孝文帝, 孝景帝即位, 又上書說:“現在吳王日益驕橫, 削之他當然要反, 不削他還是要反。’結果削了吳王兩個郡, 同時削了楚王一個郡, 削了趙王一個郡, 削了膠西王六個縣。吳王劉膠怕再次削地, 因此就準備反叛, 發兵奪取朝中大權。但他感到憑自己的力量還不行, 必須聯絡各諸侯國共同舉事。于是他派應高去誘惑膠西王,沒有寫信, 口頭勸說膠西王:“現在皇聽信奸臣的話, 做事也做得不正道, 侵奪諸侯的封地就是一例。吳和膠西, 在諸侯中是聞名的, 但也恐怕不會安寧下去了。吳王有病誰都知道,但他不去朝見就被皇上懷疑了。想表白心意也不能, 就是聳起肩膀,并著雙腳, 怕到這種樣子, 也還不能消除皇上的疑心。”膠西王果然和吳王一起叛亂起來了。
詞義: 把兩只肩頭縮緊起來, 再把兩只腳并起來。形容極為恐懼的神態。
書證:《資治通鑒·漢紀景帝三年》:“脅肩累足, 猶懼不見釋?!?
上一篇:成語《老馬嘶風》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自相矛盾》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