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放下你的鞭子(街頭劇)》原文、賞析、鑒賞
集體創作 | |
人物 | 賣藝漢——五六十歲 |
香姐——十七八歲 | |
青年工人——二十歲左右,簡稱“青工” | |
小伙計——十四五歲 | |
觀眾甲乙 | |
其他觀眾 | |
時間 | 下午五點以后 |
地點 | 郊外廣場或舞臺 |
開幕時鑼鼓聲震天,賣藝漢在中央敲鑼,小伙計敲鼓,香姐站在一邊;一會兒鑼鼓聲停,賣藝漢說江湖白: | |
小小鞭兒光溜溜,(敲一下鑼鼓,以下每句說完時均如此) | |
五湖四海皆朋友, | |
南邊收了南邊去, | |
北邊收了北邊游。 | |
南北兩邊皆不收, | |
黃河兩岸度春秋。 | |
不是咱家夸海口, | |
賽過鄉間兩條牛。 | |
光說不練, (小伙計應:嘴把戲) | |
光練不說, (小伙計應:傻把戲) | |
說著練著, (小伙計應:真把戲) | |
伙計打家伙。 (鑼鼓聲一片) | |
漢子 | 開了場子,就叫我這姑娘來唱支小調吧。我的姑娘是我去年從蘇州買來的,長得標致,穿得漂亮,手能耍十八套武藝,嘴能唱南腔北調。現在先叫她來唱一支吧! (高聲)香姑娘! |
(女應:噯)過來過來,來唱一支小調兒讓幫場子的老爺先生們開開心腔兒,嗯——唱個什么呢?嗯——唱支新派的小調“毛毛雨”吧,我來拉琴。(香姐唱完一曲,觀眾叫好聲不絕) | |
漢子 | 不算好,不算好,好的還在后面吶。我的姑娘聰明伶俐,自從帶她到過上海以后,她馬上把這些新派的小調什么“毛毛雨”呀!“妹妹我愛你”呀!都學得頂呱呱的了。不過話又得說回來了,如今正是國難當頭,還盡唱這些個怪肉麻的老調兒真有些不對勁兒。現在咱們中國給東洋小子欺侮得可憐,老百姓又逼得連一句氣話都不給講,咱們雖然是走江湖的,可總也有一點兒愛國的心眼兒,除非他奶奶的小舅子昧了天良去當漢奸。所以我就把親眼看見的事情編支小調來唱,叫做“九一八”小調,聽得懂,容易學,希望老爺先生小哥兒小娘兒們,把這些小調兒放在嘴邊上,沒事就拿出來唱唱,也算咱們把東洋鬼子欺侮我們的種種事記在心頭上的。好了,閑話少說,唱起來吧。(漢子拉完過門,女不接著唱,故作不理狀)唱呀!怎么?忘了嗎?好,從頭來,從頭來! (漢子再拉完過門,女仍不唱)唱呀,干嗎不唱?(女轉過頭去,漢子如有所悟,向觀眾)哦,我知道了。這丫頭俏皮得很,又想買點花呀,小手巾呀,打扮打扮,嗯,敢請老爺先生們先賞幾個子兒吧。(觀眾擲錢)謝謝(作揖,小伙計幫忙拾錢作揖)。謝謝東邊先生們來十個子兒吧。(東邊觀眾擲錢。)還有三個,三個(東邊觀眾擲錢)。西邊先生們也來十個子兒吧(西邊觀眾擲錢)。還有四個,二個,一個,多謝多謝。(向香姐)香姑娘呀,瞧,老爺先生們多夠捧你的場子呀,錢不少啦,唱吧!(漢子拉“九一八”小調) |
香姐 | (唱)高粱葉子青又青,九月十八來了東洋兵……(唱完二段,唱第三段高聲時忽然咳嗽,觀眾騷動)。 |
甲 | 嗓子不夠,怎么沒唱完就停了? |
乙 | 走吧,騙錢的玩意兒,沒有什么好看。(觀眾紛紛欲走) |
漢子 | 諸位,別走!別走!看得好,多舍幾個子兒;看得不好,老腿站穩,有錢的幫錢場,沒錢的幫人場,古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大家都得幫點兒忙呀!這丫頭唱得不好,是的,唱得不好,咱們就讓她來個別的玩意兒吧,包管諸位先生滿意(裝著滑稽的樣子向香姐)。香姑娘呀!剛才唱得好好的,怎么斷了氣呢? |
香姐 | (少頓,故作媚態)瞎說,人斷了氣還能做玩意兒吧?提不起勁兒來呀! |
漢子 | (向觀眾)諸位聽見么?我大姑娘說:(學腔)“提不起勁兒來呀!”哈哈哈哈,這算什么話?怕老爺先生們不賞錢嗎?唉,姑娘,咱們要吃飯,老爺先生們要看戲,做得不好,掙不到錢,來,現在也別唱啦,來幾個鷂子翻身,向老爺先生們討一個情(漢子在一邊打鑼,香姐勉強支起身體,一轉身,倒在地上,漢子暴躁,持鞭子走向女,一下)。來呀! (女無聲,漢子連續用鞭子抽打。觀眾忿忿不平) |
甲 | 他媽的,手段真辣! |
青工 | 豈有此理! |
漢子 | (少頓,睜視)來呀! (又一鞭) |
青工 | 放下你的鞭子! (挺身欲前,為左右兩人所阻) |
漢子 | 請你少管閑事。(怒) |
青工 | 我偏要管!(一躍上臺)快放下! |
漢子 | 是我的姑娘,用不著誰來管。 |
青工 | 我們都是一樣窮苦的人,用不著誰來欺侮誰。 |
漢子 | 在這世界上,誰能養活她,誰就有權利使用她,朋友,你年紀輕輕,還不懂得這個道理哩! |
青工 | 這是你拿鞭子打人的道理吧?在這世界上不應該有這種人吃人的道理! |
漢子 | 什么?“不應該”,“人吃人”,我可顧不到這許多。(漢子又舉鞭子欲打) |
青工 | 放下你的鞭子! |
漢子 | 辦不到。(觀眾亂叫“打呀,打這不講理的老頭子!”) |
青工 | 我偏要你辦到。(兩人扭一起,打了起來,鞭子掉在地上,青工叉住漢子的喉,推倒在木箱上。觀眾叫好。) |
青工 | 你說,你還敢用鞭子打人么? |
甲 | 叫他說,再敢用鞭子打他的姑娘么?(漢子不應,直瞪著兩眼發癡,驚泣著的香姐走近青工) |
香姐 | 好先生,請你放了他吧! |
青工 | 這畜生,我非教訓他一頓不可。 |
香姐 | 請放了他吧!這不是他的錯。 |
青工 | 不是他的錯?這樣狠毒的用鞭子打你! |
香姐 | (悲傷)是的。 |
青工 | 他把你當畜生看待,你還替他說好話。 |
香姐 | 不是說好話。 |
青工 | (放開手)這怎么講?姑娘,我說,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可以讓我們探聽一個仔細么? (稍頓)他為了掙錢,把你買了來? |
香姐 | 不,他是我的爸爸。 |
青工 | 是你的爸爸?怪了,世界上哪有這樣狠毒的爸爸,用鞭子打他的女兒。 |
香姐 | 這是我可以原諒他的。 |
青工 | 你可以原諒他?為什么? |
香姐 | 他也是沒有法子呀,肚子逼著他這樣干的。 |
青工 | 肚子逼著他這樣干的? |
香姐 | 是的,咱們有兩天沒有吃一個飽啦。 |
青工 | 為著肚子餓,就鞭打自己的女兒,這不是人干的。 |
香姐 | 先生呀!沒有挨過餓的人,是任怎么樣也不會懂得挨餓是怎么一回事的。你知道,餓得慌的當兒,那種瘋也似的心情哪! |
青工 | 唔。 |
香姐 | 我小時候,簡直不懂得有饑餓這回事,那時候我多么愛那些小貓兒呀!小白兔呀!有一次隔壁的王麻子錯把我養的那只小白兔兒打死了,我就哭了一整天,人家都說我這小姑娘的心眼兒好! |
甲 | 這小姑娘的心眼兒,可真不錯! |
香姐 | 可是這幾年來,在我餓得慌的當兒,我一見人家養著的小貓小白兔,我就恨不得生吞活剝的吃了下去。 |
乙 | 這可了不得,你從前那種好心腸呢? |
香姐 | 沒有飯吃的時候,還顧到什么好心腸呢?這種心境,沒有挨過餓的人是不會懂的……先生,這種生活我們經過了六年了。 |
青工 | 沒有飯吃,真是可怕,可是誰叫你們弄得這般田地呢? |
香姐 | 誰?誰叫我們弄到這——這般田地?青工是呀!誰叫你們弄到這般田地的哩! |
香姐 | 東洋鬼子呀,可恨的東洋鬼子,奪了我們的家鄉,搶去了我們靠著活命的田地。最可恨的,我的媽也被他們殺死了(掩面哭)。 |
青工 | 那么你們是什么地方人?你們是從關外逃來的嗎? |
香姐 | 是的,我們的家就在沈陽,先生,你們不記得“九一八”嗎?(回憶)噢,說起來已經六年了!就是六年前的今天,日本兵開到沈陽,那兒十幾萬的中國兵說是受了什么不準抵抗的命令,都撤退了,于是就留著我們成千成萬的老百姓,在那兒受苦。 |
青年 | (氣憤地)他媽的! (轉過氣來)后來你們怎么樣呢? |
香姐 | 后來我們每家還捐了三塊錢,他們說送點錢給東洋人,他們就不會來糟蹋我們了。其實你就連全部家產交給他們,還是要你的命。我們覺得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父女兩人就逃到鄉下去。可是后來,他們連鄉下也住滿了大兵,把鄉下人欺侮得簡直不能過日子,于是就只好又逃,不愿意逃走的,就大家合伙兒干了義勇軍。這樣一來,鄉下可更沒有太平日子過了,我們也想著,這樣子活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們也投了義勇軍和這些鬼子拚了吧;可是我們倆老的太老,小的太小,怎么中用呢? |
青工 | 你們就這樣逃到南邊來,靠著玩把戲過日子么? |
香姐 | 不,那時候我們哪兒有錢到上海來呢?我們想也許躲一躲,等那些鬼子兵走了,我們可以回去過日子的,誰知道我們逃到關里,他們也跟到關里,我們空著兩只手,又沒有親戚朋友,叫我們到哪里去找飯吃?幸虧咱們家鄉唱小曲子玩把戲是誰也懂得一點兒的,父女兩人就到處流浪賣藝過活,可是在這年頭兒,閑著看把戲的人也少,加之我又不內行,拼著命也掙不到一個飽,這樣漂流了六年,也就沒法使起勁兒來討觀眾們的歡心了。可憐的爸爸,為了饑餓所迫時常暴躁使氣。可是在從前,他是我慈愛的爸爸呀!我一點怨恨他的心也沒有,因為我懂得挨餓是怎么一回事,我感到他的痛苦比鞭子打在我的身上更難過。 |
青工 | 真是,聽了你的話也覺得很傷心。(后悔鹵莽)這樣說,我是錯打了人了。 |
漢子 | (破聲而發狂似的打自己的頭)你沒有錯,你打得對。 |
青工 | 打得對? |
漢子 | 你打得對,我不應該打一個可憐的女孩子,而且她還是我自己的女兒呢!是的,不提起來,我幾乎忘了:我曾經是她的親爸爸;我曾經愛過她當作寶貝似的。唉,真要命,我瘋啦,怎么的,怎么,我怎么會下這樣的毒手鞭打我自己的女兒呢?我瘋啦,是我親手扶養長大的,也跟我一樣受苦的女兒!怎么,怎么我剛才一點也沒有想到呢?好,你打得好,我實在不是人,我現在才感覺到傷心悔恨了。(雙手掩面而哭) |
香姐 | 爸爸! |
漢子 | 香姐呀!我的好女兒! |
香姐 | 別傷心吧,爸爸!漢子你能原諒我么? |
香姐 | 我原諒你的,爸爸是沒有辦法,為了要吃飯。 |
漢子 | 是的,為了要吃飯,咱們餓了兩天啦!我對不起你,我不能像個父親的樣子照顧你,撫養你!可憐的女兒呀! |
香姐 | 爸爸也是可憐的。 |
漢子 | 你瞧,像咱們地主張三爺,他們家里有的是錢,什么大小姐,二小姐,還有他媽的三小姐,從小就穿得好吃得好,嬌生慣養,長大了起來,又送到上海什么洋學堂里去念書。其實念什么書!天天彈洋琴,唱洋歌,什么116375啦,還要跳洋把戲嚇,嘻嘻哈哈的!我想我假使能夠也替我的獨生女兒香姐積點錢,讓她像小姐們一樣的快樂享福的。 |
香姐 | 我不會忘了爸爸對我的好意。 |
漢子 | 是的,我曾經想積一點錢,使我們的生活過得好一點,要我的女兒也像小姐們一樣去念書快活;可是這般可恨的東洋兵弄得我們家破人亡,性命都幾乎保不住了。 |
香姐 | 爸爸的苦處我是知道的。 |
漢子 | (痛苦地)最可憐的是你的媽,她活著沒有過一天好日子,連死也死得那么可憐…… |
香姐 | (哭泣著)爸爸,爸爸。 |
漢子 | 而且我現在還發了瘋,把你當作畜生,打你罵你的想從你的身上榨出咱們的飯來!天哪,怎么的,誰使我瘋的呢? |
香姐 | 爸爸,這是因為我們沒有了家鄉,沒有飯吃呀!餓著肚子不單是摧殘了我們的身體,連我們的心也都染黑了。 |
漢子 | 好女兒,你說得對,沒有家鄉,沒有飯吃,才使我瘋的,咱們兩個都是可憐的。(深思)咱們要做人,要像人的樣子活下去,可是誰給我們飯吃呀?有家不能回去,有力沒有田耕,沒有工做,像野狗似的,叫我們怎么做人呢? |
青工 | 那你去怨恨誰呢? |
漢子 | 人家都說我的命不好,我的命不好?也許是的。 |
青工 | 命,不要相信什么命!誰給你這個命的! |
漢子 | 天哪! |
青工 | 天,你現在還在怨恨天嗎?天是空的。你剛才不是說過的嗎?把你們從家鄉趕了出來,弄得你們有田不能去種的是誰?使你們家破人亡,挨冷受餓的是誰?——這都是人干出來的。不是天! |
甲 | 對呀,阿根說得對。 |
青工 | 我告訴你們,使你們挨冷受苦,無家可歸的是日本帝國主義,是不抵抗的賣國漢奸! |
觀眾 | 不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賣國漢奸!漢子先生的話固然不錯,可是叫我們怎么辦呢! |
青工 | 怎么辦呢?是的,咱們窮人一碰到什么意外,就像你們一樣的不知道怎么辦了。窮朋友,咱們“不打不相識”,現在既然在這兒碰頭了,咱們就得一伙兒去,向壓迫我們,剝削我們的人算賬去——這才有我們的生路! |
漢子 | 孩子,記著,要打倒那些吃人的東西,才有生路。 |
香姐 | 是的,我們要像人的樣子活下去! |
漢子 | 香姐可是叫我們拿什么去打倒他們呢? |
青工 | 你要打倒他們,(拾起鞭子)你應該用你這個武器。我們是有我們的武器的。就是空著兩只手,拳頭也是我們的武器呀! |
漢子 | 這有什么用,人家有的是飛機大炮呀! |
青工 | 只要大家齊心,團結起來,這力量比什么都大。觀眾對呀!大家聯合起來,一齊去打倒我們的仇人! |
青工 | 你看,這都是我們的伙伴兒,等一等,我們先請你們上館子里去吃點心,我們還有很多話要和你講哩!(對觀眾)現在我們大家先來幫幫這個朋友的忙。(自己先摸一把銅子兒丟在銅鑼里,觀眾也丟錢) |
漢子 | 慢著,慢著,今天小子承你們先生的好意,打得我清醒了過來,告訴我團結大眾的力量去找我們的生路。小子真是感激不盡哩!還要再花你們的錢嗎?笑話,笑話!好吧,今天我真痛快極了,我們大家來樂一樂吧!憑我這幾根老骨頭玩幾套玩意兒向各位獻獻丑,算是報答諸位老大哥的好意!(向伙計)伙計,打家伙! |
(鑼鼓聲中閉幕) |
《放下你的鞭子》是1937年抗戰爆發后立即在全國各地到處演出的街頭劇。它本來是一些劇作家的集體創作,根據這個底本,各地演出時,演出者仍可根據需要,對臺詞和某些內容作靈活的變動。因此,它從來沒有作者署名;而且任何人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都可以演出。
街頭劇是“五四”時期文明戲和蘇區活報劇在抗日救亡運動高潮中新的發展和創造,它的特點有三:一是突出強烈的政治宣傳性,與現實政治運動緊密結合,創作和演出的目的十分明確——動員民眾抗日;二是迅速及時地把政治新聞、戰斗口號和政策形象地反映給廣大民眾,使戲劇成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暴露敵人、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三是表演藝術靈活,演出方便,不需要舞臺和布景,街頭、路邊、打谷場、戰壕等廣大的空間,隨時隨地可以演出;而且,只要簡單的化妝和簡單的道具(甚至有時也可以不要),演員可以混雜在觀眾中間,把觀眾與劇情融為一體,增強戲劇的逼真感,收到最好的宣傳效果。《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戰初期演出最普遍、宣傳效果最好的街頭劇。當時在中國以及香港、南洋,到處演出,許多著名的表演藝術家都上街頭演出這個劇,乃至一天連演多場。
劇本沒有復雜曲折的情節,賣藝父女的遭遇在當時具有普遍的典型意義,他們對日本侵略者的飽含血淚的控訴,很容易激起觀眾的感情共鳴和民族義憤;以觀眾身份出現的青工的慷慨陳詞,有力地宣傳抗日主張,使觀眾愛國情緒激揚。這時觀眾和演員融合為一,把這種講演方式與戲劇藝術結合起來,自然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個劇本,在中國現代戲劇史上有其一席之地。

上一篇:《先秦文學·屈原·抽思》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清代文學·李寶嘉·文制臺見洋人》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