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木蘭花慢楊花次茗柯韻》詠楊花詩鑒賞
張琦
正紅樓春寂,飛點點、鏡中看。恰慵避風簾,困黏香幕,嬌惹云幡。依稀似曾相識,記昨宵、曾到魂夢間。可為天涯芳草,隨風卻又飛還。游絲千尺,任飄零、偏不與遮闌。便謝了紅塵,依將流水,一樣單寒。空留十分春色,依危欄、愁對夕陽山。剩有蜂兒蝶子,依依覓盡苔斑。
張琦兄張惠言,在清代詞壇上很有名氣,著有《茗柯文集》、《茗柯詞》等,其中有一首《木蘭花慢·楊花》。張琦的這首詞就是和張惠言詞并以張惠言詞用韻的順序。
詞寫暮春時節一位婦女的所見和所感。這位婦女起得很晚,佇立紅樓,對鏡梳妝。忽然,從鏡中看見,楊花點點隨風飄游,有的竟避開被風吹動的窗簾,從縫隙中進入閨房,黏在帷帳上。作者寫這位紅樓婦女,對楊花觀察細致入微,而且用“慵避”、“困黏”、“嬌惹”這些表現動態情景的詞語,把自然物寫活了。“依稀似曾相識,記昨宵、曾到魂夢間”。把楊花的活力再渲染一筆:記起來了,原來在夢中就見了一面,可是后來到哪里去了呢?“可為天涯芳草,隨風卻去飛還”。原來是成了芳草,流落到天涯,現在又隨風飛了回來。這種用想像構成的畫面,很能表現人物的特定心情,感受到人的情思。正如古人所說:“言情之詞,必藉景物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卷二)
紅樓晚起,楊花點點飛入房中,生活是很舒適雅致的,但更冷清寂寞。下闋重點抒情,流露出了春天歸去的感傷情緒。千尺游絲,沒有遮攔,隨意飄零,不知去向;點點楊花也隨著清冷的流水離開了塵世。“空留十分春色,依危欄、愁對夕陽山。”紅銷香褪,只留下暮春時節的空曠景色,背倚欄干,面對夕陽西下的山巒,春去也,無限傷懷,有著說不出的惆悵。詞的最后兩句“剩有蜂兒蝶子,依依覓盡苔斑。”寫蜂蝶還在不停地尋覓春天殘留下來的一些蹤跡,它們也不愿意春天離去,這就更增加了整首詞的惜春氣氛。
古人有“詩莊詞媚”的說法,主要是指詩和詞在風格上的差異。“詞媚”是說詞要通過典雅的語言和明麗的景物環境,表現細膩的思想感情,這是詞的重要美學意義。這首《木蘭花慢》沒有直接表述深沉的社會內容,它是通過對紅樓女子在特定環境里的獨特感受,表現一種淡化的又是凝煉的思想感情,使人深思,也令人感動。
上一篇:季嫻《浣溪沙楊花》詠楊花詩賞析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