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詠池上梨花詩》詠梨花詩鑒賞
王融
翻階沒細草,集水間疏萍。
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
在九州大地上,梨樹是人們常見的一種果木,其果實碩大味美,深得人們喜愛。其花也具有極美的欣賞價值,成為無數詠花詩人筆下的題材。梨花素淡無染,潔白如雪,詩人常將其與白雪互比。唐代李白“梨花白雪香”(《宮中行樂詞八首》),岑參“梨花千樹雪”(《送揚子》)等詩句,道出了梨花區別于其他花的風韻特色。岑參的著名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把白雪比做梨花,千百年來傳唱不衰。梨花似雪,雪似梨花,可見梨花是給人以獨特的美感。王融的這篇詠花詩,寫出了他對梨花的欣賞贊美之情,描繪出了素淡淳美的梨花世界。
“翻階沒細草,集水間疏萍”兩句,寫梨花開放的時間和環境。翻階,指梨花飄落階下。細草,即纖細之草。疏萍,稀稀疏疏的水草。只有在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之際,才能生長出纖細之草和稀疏的浮萍。可見作者是以“細草”、“疏萍”等具體事物,來代替抽象的春天,含蓄地寫出梨樹之花盛開在春季。但此處更為令人欣賞的是,詩人未寫梨樹之花開,而是別開生面地寫梨樹之花落。梨花飄落階下,飄落在片片草叢之中,飄落在水面上的稀疏浮萍之中??梢?,在梨樹的周圍,有片片叢生的芳草,有浮萍飄動的溪水。這梨花、春草、浮萍、溪水,顯得多么和諧,繪成了一幅春日盎然的圖畫,構成了一個恬靜優美的意境。人們從這些景物中,能夠看到春天的色彩,呼吸到春天的氣息,給人以美的享受。這其中尤其是“沒”、“間”更是傳神之筆,不僅寫出了梨花的隨處飄落及其飄落后的情狀,也為下兩句埋下了烘托之筆。
“芳春照流雪,深夕映繁星”兩句,則是景中之景,更加具有詩情畫意的境界。芳春,即春季。用“芳春”二字,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到了春天的畫面之中,仿佛看到了那芳草盡天涯、梅花迎春、桃李爭艷、梨花銀裝的畫面,這春花滿園,爭春斗艷,異香紛亂的世界本來就使人情懷怡悅,然而又有那飄落在水面的片片白色梨花如流雪一樣,與百花雜色相映,真是別有一番意境。芳春的景色是靜的,流雪是動的,這一靜一動的畫面,更加使人驚奇神疑、贊美不已,簡直使人難以辨認,這是人間還是仙境,真是讓人大飽眼福,賞心悅目。詩人不僅描繪了白天梨花流雪的姿色,而且又把讀者帶到了夜晚中去觀賞梨花,深夕,指深夜。到了深夜,繁星滿天,光華萬點,這時觀賞梨花,可以說是星滿衣裳,月滿身,白妝素裹,有如萬點寒光。星光花色混為一體,加以黑夜烘托,更見其美。但從全詩所描寫的畫面來看,“映繁星”還不止這種境界,從前一句“芳春照流雪”所描寫的意境來看,這句的景致應是與之相襯,仿佛看到了那點點星斗,瓣瓣梨花,交相輝映在溪水之中,真是別一番景致,別一番情趣! 至此,寫梨花之美,可謂是淋漓盡致。詩人也至此收筆。我們從整首詩中看到那茵茵綠草,天光水色,梨雪芳春構成的以梨花為主宰的春日怡美圖。
這是一首五言古詩,雖然只有四句,但卻寫得極為有特色。詩人緊緊抓住了梨花的顯著特點,并以“細草”、“浮萍”、“集水”、“芳春”、“繁星”等為陪襯,以烘云托月的手法,主次分明,突出梨花之美,給人留下一幅春意盎然的畫卷,帶給人們無盡的怡樂和美的享受。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劉繪《和池上梨花詩和王融》詠梨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