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石菖蒲》詠石菖蒲詩鑒賞
天上玉衡散, 結根泉石間。
要須生九節,長為駐紅顏。
“詩難于詠物,體認稍真,則拘而不暢;模寫稍遠,則晦而不明”(張炎《詞源》)。就是說,描寫客觀事物專注于“形似”,沒有寄托,便成為詠物而詠物;如果專注于“神似”,就流于隱晦。王十朋這首詠物小詩,借石菖蒲的高潔本質,象征自己的情操。詠物不失題意,重在取神,形似與神似結合似到好處。
全詩僅二十個字,初讀似有淺露,無深長意味之感;細品之,其文氣跌宕,語意層層深入,不失為佳作。作者沒有著意描述石菖蒲的枝葉,而是把它比作天上落下的玉衡,便令它有不同凡俗的氣質。作者雖未摹寫石菖蒲的姿態,而它的冰肌玉骨卻歷歷呈現在讀者眼前。比喻極為貼切,毫無斧鑿痕跡。
“結根泉石間”,直接描繪所詠對象。石菖蒲為觀賞植物,節堅葉瘦,植于石盂,注入清泉,間以斑斕碎石培之,置于幾案,最有雅趣。泉石,本指山水園林佳勝之處。《南史·陶弘景傳》說“有時獨游泉石,望見者以為仙人。”古人以伴泉石為雅行。石菖蒲結根泉石,清雅有節操。這兩句緊緊扣住所詠之物,形神兼備,表現石菖蒲放逸傲岸的風度。
上面描寫,竭力突出石菖蒲生長環境的清幽、潔靜,以清麗氛圍映襯石菖蒲的風貌,但環境畢竟是陪賓,詩歌的成敗,關鍵在其主體。在三、四句,作者把自己的理想、人格和志趣,都寄托在所詠客觀事物之中。
“要須生九節,長為駐紅顏”,九節,為石菖蒲佳品,作者滿懷熱情贊美石菖蒲忍受寒苦、安淡泊,與清泉為伍,不待泥土而生的精神。作者珍愛石菖蒲,精心培養,并希望它能成為九節佳品,為人們所憐惜,使它的紅顏永久留在人間。
這首詩圍繞石菖蒲,層層推進,贊揚石菖蒲的本性,深深地寄托作者的情懷。王十朋早有文名,卻不得施展,只得在梅溪鄉講學。直到秦檜死后,才中進士。他為官清正,屢次建議整頓朝政,力圖恢復,為主和派所忌。他希望石菖蒲“長為駐紅顏”,便是明其心志,這是傳統的詠美人香草以自寓的手法。
《石菖薄》一詩,精深蘊籍,耐人咀嚼,說理命意,出人意表。詠之而不泥之,寓意深而不隱晦,其中交織詩人的身世懷抱,殆無可疑。
上一篇:蘇軾《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詠石菖蒲詩賞析
下一篇:陸游《石菖蒲》詠石菖蒲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