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冠花·雞冠花》詠雞冠花詩鑒賞
張劭
霜后花晴發好姿,枝枝獨立媚秋墀。
斗風有胄紅纓亂,啼月無聲翠羽垂。
茅屋吐蕤留看處,幽人側帽對談時。
可知不羨云中響,嘿伴山窗作守雌。
這首歌詠雞冠花的七律對雞冠花的色與形作了形象的描繪刻畫。“霜后花晴發好姿,枝枝獨立媚秋墀”寫雞冠花秋霜降后開花,枝枝挺秀立于秋階之下,嫵媚多姿。“斗風有胄紅纓亂,啼月無聲翠羽垂”寫雞冠花在秋風中傲然挺立。“斗”字傳神。“紅纓亂”,寫其花冠有如戰士盔帽上的紅纓在激戰散亂。胄指胄甲。“啼月無聲翠羽垂”則又說雞冠花又好象是報曉雄雞黎明即啼,但卻無聲,翠羽是形容其枝葉翠蒼鮮明。這是就雞冠花花形作種種聯想,這種聯想緊扣花形如雞冠,進而將其想象成為雄雞的化身,以物擬物,使雞冠花的形象鮮明可見。接下一聯,作者對雞冠花的描繪轉換了角度。“茅屋吐蕤留看處,幽人側帽對談時”,在普通茅屋旁盛開的雞冠花,又好象是幽居隱士在傾心交談,互訴心中隱曲。這又是以擬人手法將雞冠花比作隱士。最后一聯“可知不羨云中響,嘿伴山窗作守雌。”則是對雞冠花作結論性的評述。 “嘿伴山窗作守雌”,守雌,系指以柔道自守,不與人爭之意。 雌指雌伏,比喻退藏。《老子·反樸》“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漢·河上公注:“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雖知自尊顯,當復守之以卑微,去之強梁,就雌之柔和。”唐杜甫《贈崔十三評事公輔》“黠吏因封己,公才或守雌”也即此意。“嘿”,閉口不說話,同“默”,《荀子·不茍》:“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晏子春秋》內篇《諫》上“臣聞之,遠臣瘖,眾口鑠金。”張劭這首詠雞冠花詩用猜測之語說雞冠花不羨慕聲響云中,默默無聞地開放在山野之中秋窗之下,以柔道自守,不與人爭,充分體現了它的至德。這一猜測之語也含有贊許之意。雞冠花雖鮮艷奪目、斗風傲霜,但名氣遠不如菊、梅名氣大。有的人就曾譏諷雞冠花說“空費栽培污庭砌,到頭不若植芝蘭”(宋·歐陽沏)。一般達官貴人多喜好牡丹,因它富麗堂皇;雅人隱士也多注目蘭菊,因它清高淡雅。而村舍屋旁的雞冠花,卻很得凡夫俗子喜愛。張劭在這首詩中贊美雞冠花霜后好姿,美化了秋日茅屋;同時,又對它進行了著意刻劃,似斗士紅纓,似啼曉雄雞,又好似幽居隱士對談。雖然在描寫手法上由以物擬物——由動物雄雞擬植物雞冠花,又轉而擬人——將雞冠花比作對談隱士,二種比擬顯然有著明顯的差異,而最后的結局卻將這兩種比擬之間差異統一起來。不論是作為報曉雄雞也好,作為對談隱士也好,都不去追求那聲響震驚云霄的轟動效應,而甘愿默默于鄉村山野之中。這既是巧妙地描繪了雞冠花的似雞啼而無聲,似隱士談而無語的特點,而同時也借此表達了作者的追求與理想。雖然這種追求與理想在封建社會里文人雅士身上屢見不鮮的,但就詠雞冠花詩說,以形神兼備之筆寫雞冠花其形而及其神,可看作是詠物之作的佳品。
上一篇:解縉《白雞冠花》詠雞冠花詩賞析
下一篇:洪亮吉《雞冠》詠雞冠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