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浪淘沙賦虞美人草》詠虞美人詩鑒賞
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只今草木憶英雄。唱著虞兮當日曲,便舞春風。兒女此情同,往事朦朧。湘娥竹上淚痕濃。舜蓋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辛詞好用典,這首詠虞美人花詞本事又涉典故。作者用來更是得心應手。“不肯過江東,玉帳匆匆”一句就是直寫項羽兵敗垓下,不肯匹馬過江,與虞姬匆匆一別的歷史事實。“匆匆”二字寫出了那動人心弦的生離死別一幕的緊迫與急促。“只今草木憶英雄”轉入對虞美人花的吟詠。“只”字似乎特別蘊藏著作者心中一番感慨。楚霸王項羽別虞姬的悲壯樂章,到如今,似已被人淡忘,只有這虞美人草還記得。“唱著虞兮當日曲,便舞春風”。意思是每當唱起當年“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壯曲調時,這虞美人草似乎也相應起舞,頗通人意。正是陳師道詩所寫“幽草默通神。”上片詞大意是由虞美人花名而引發(fā)的項羽本事的回顧,并巧借虞美人花迎風起舞這一傳說,流露了作者草木尚有情,而人卻不如草木的感慨。
下片換頭“兒女此情同,往事朦朧”是說男女對此等生死離別之情事感情是相同的。這里具體指虞姬與項羽同舜帝與娥皇女英之間兒女之情相似。舜南巡,葬于蒼梧,娥皇、女英二妃淚下沾竹,化而為斑。“湘娥竹上淚痕濃”,正是指此。結尾以“舜蓋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事典抒情。舜和項羽都是一只眼中有兩個瞳子,但一個是圣賢,一個是失敗英雄,怎不叫人感慨萬分呢! 長相特征相類,命運結局卻如此不同。一個被人稱頌不絕,一個卻只有草木尚在憶念,這充分體現了辛棄疾對失敗了的英雄人物項羽的懷念之情。這種懷念之情同辛棄疾所處時代有關,他來自淪陷的北方,畢竟過了江東,而且整個朝廷也都過了江東,而過江之后卻茍且偷安,不肯力圖恢復失地,怎不叫愛國志士心寒呢?所以辛棄疾見了虞美人花便有感而發(fā),感慨只有草木憶英雄。雖然他沒有細致刻劃虞美人花的形、色、味,但卻從其精神品格上——懷念英雄、不忘英雄這一點上鋪敘,可以說是別具一格的詠花之作,是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個性色彩的詠花之作,較之那些雕形刻狀的泛泛之作,辛棄疾這首詞的格調要深沉得多。
上一篇:陳師道《詠虞美人草》詠虞美人詩賞析
下一篇:瞿佑《虞美人》詠虞美人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