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檎花·月臨花》詠林檎花詩鑒賞
元稹
凌風(fēng)飏飏花,透影朧朧月。
巫峽隔波云,姑峰漏霞雪。
鏡勻嬌面粉,燈泛高籠纈。
夜久清露多,啼珠墜還結(jié)。
元稹所詠月臨花即林檎花。首句即寫月下風(fēng)中的月臨花。朦朧月光透過林檎,留下花影。飏飏,即飄揚,飛揚。這是寫實。接下兩聯(lián)“巫峽隔波云,姑峰漏霞雪。鏡勻嬌面粉,燈泛高籠纈”運用種種比喻多方面描繪林檎花形象。它好象巫峽峰的隔波云,又好象姑射峰上的一線彩霞染就的白雪,又好象是梳妝鏡前梳妝少女勻面的粉白里透紅,又好象是高懸燈籠的彩結(jié)。似白猶紅,似紅猶白,白里透紅,紅里有白。這四個比喻所形成的物象乍一看好象互不相關(guān),巫峽云、姑射峰、嬌面粉、高籠纈;細(xì)一看,其中巫峽隔波云很自然使人聯(lián)想到巫峽神女峰,即楚襄王夢見神女之傳說,姑射峰,據(jù)《莊子·逍遙游》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 處子與神女,都是傳說中的女性,鏡勻嬌面粉,自然不用說是指女性。所以,元稹這里對月臨花的描繪,實際上是暗喻其花美如佳人,而且是在作月下觀,更增添了迷蒙之美,給人回味不盡的感覺。結(jié)末一聯(lián)“夜夜清露多,啼珠墜還結(jié)。”則進(jìn)一步描寫月夜中的林檎花含露欲滴的情景,這是寫實。同時又是比喻,將清露比作啼珠,即暗喻月臨花如美人夜泣,露多就要墜,墜之后還要結(jié),似乎在說林檎花似佳人夜泣不已。總之,元稹筆下的月臨花,緊扣月下這一點,寫出了月下林檎花美的特色。那就是朦朧美。花是美的,賞花是在審美。人們在歡賞花的同時也就是審美活動的進(jìn)行時。同是美的事物,由于觀賞者的地位、心情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審美感受和追求。元稹在這里所欣賞追求的就是一種月下幽會佳人的境界美,在那朧朧月光之下,一切都蒙上了一層迷蒙的色彩,這就更增添了引人的魅力。因為美的事物一個最大特點就是要能激起人們追求的渴望,留有回味的余地。白日觀花,一覽無遺,毫發(fā)畢現(xiàn),當(dāng)然有其美的特點,就象那工筆繪畫,精雕細(xì)刻,令人嘆其精致。而月下觀花,則另有一番情趣。不是一切花都適宜月下觀,但就林檎花而言,從元稹描寫看,確是適宜在月下觀賞。也許,這同元稹的個人所好有關(guān),月夜幽會,賞心樂事,樂而不倦,別有會心,形諸吟詠,自然也就動人心弦了。
元稹是中唐著名詩人,與白居易過從甚密,交情極篤;同是新樂府詩歌的創(chuàng)作者。他的詩歌藝術(shù)特色是用語華美,講求詞藻,尤擅作艷詩。他的《鶯鶯傳》寫張生與崔鶯鶯愛戀情事,委婉動人。其中關(guān)于崔張待月西廂,幽會場面更是寫得迷蒙如夢,引人入勝。這首月臨花也充分體現(xiàn)元才子的才思與深情,是詠月臨花詩中頗具特色的上乘之作。
上一篇:王令《木瓜花》詠木瓜花詩賞析
下一篇:鄭谷《水林檎花》詠林檎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