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燭影搖紅梅影》詠梅花詩鑒賞
盛昱
一縷冰魂,和煙澹到無尋處,幾番相約是黃昏,又怕余寒誤,冷落江頭千樹。奈相逢,風(fēng)斜日暮,春愁滿地,淺夢如煙,都無憑據(jù)。晚笛吹殘,玉龍似和湘波語。獨扶殘夢下瑤臺,可是凌波步?解佩縱逢交甫,亦凄涼,幾番煙霧。翠禽宿后,寒蝶來時,者番前度。
盛昱,字伯韞,號伯希,滿州鑲白旗人,是清代宗室,曾做過翰林院編修。他的這首《梅影》詞,運用美麗的神話傳說,形象地描繪了黃昏后梅花的冷落,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心境的凄涼。
詞的上片,寫詩人黃昏賞梅,著重渲染了梅花的冷落。“一縷冰魂,和煙澹到無尋處”。“冰魂”歷來被詩人用來形容梅花的皎潔。蘇軾在《再用前韻》詩中曾經(jīng)寫過:“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陸游的《北坡梅立春第一枝》中也有這樣的詩句:“廣寒宮里長生藥,醫(yī)得冰魂雪魂回”。澹,即是淡。這兩句是說,潔白的梅花,籠照在一片淡淡的煙霧之中,讓人無處去尋找。“幾番相約是黃昏,又怕余寒誤,冷落江頭千樹”。好幾次計劃傍晚的時候出外賞梅,可是總擔(dān)心晚上天冷,那江邊的許多梅花會因此凋謝了。“江頭千樹”是形容江邊的梅花很多。蘇軾在《和秦太虛梅花》詩中,就曾寫過“江頭千樹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奈相逢,風(fēng)斜日暮,春愁滿地,殘夢如煙,都無憑據(jù)”。無奈,與梅相逢,還是在晚風(fēng)斜吹,太陽落山的時候。那滿地的落花,朦朧的梅影,如愁似夢,縹縹渺渺,無依無靠。
下片,從吹落梅花的笛聲寫起,連用湘妃、洛神、江妃三個傳說中的仙女去形容梅花,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的心境。“凄涼”是本片宗旨之所在。
“晚笛吹殘,玉龍似和湘波語”,自從李白“黃鶴樓中聞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詩句一出,在詩人筆下,笛聲便與梅落聯(lián)系起來。本句意思是說,黃昏時節(jié),笛吹梅落,那片片梅花飄在水中,似乎在與湘妃談?wù)撝裁础!坝颀垺保馐切稳菹卵?北宋張元有“戰(zhàn)退玉龍三百萬,敗麟殘甲滿天飛”的詩句。這里是以玉龍比喻梅花象下雪那樣飄到水面上。“湘波”,隱指湘江上的湘妃女神。“獨扶殘夢下瑤臺,可是凌波步?”“瑤臺”,指神仙居住的地方。“凌波步”,是在化用曹植《洛神賦》中的“凌波微步”,暗指洛神。這句是說,看那朦朦朧朧,似在夢中的神態(tài),是不是洛神在江上行走呢? “解佩縱逢交甫,亦凄涼,幾番煙霧”。既便能遇見鄭交甫那樣有情的男子可以解佩相贈,不過象騰起的幾陣煙云,也一樣的悲傷孤寂。這里是在暗用江妃贈佩給鄭交甫的典故。據(jù)《列仙傳》記載:“江妃二女者,不知何許人也。出游于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帨之”,“手解佩與交甫,交甫悅受而懷之中當(dāng)心。”以上,詩人連舉的湘妃、洛神與江妃,都是不幸的女神,都有過投水或溺水的經(jīng)歷。用她們?nèi)ケ扔髀湓谒嫔系拿坊ǎ媸窃偾‘?dāng)不過了。同時,詩人在借用這三個女神時,又包含著三個不同層次的演進。寫湘妃,指梅花初落;寫洛神,指梅花在水上飄流;而到了寫江妃時,則是寫梅花消逝在煙霧中了。“翠禽宿后,寒蝶來時,者番前度”。這是倒裝句。“者番前度”,應(yīng)放在前面,意思是這些情景發(fā)生之前,翠鳥已經(jīng)在梅樹上安歇了,只有幾只帶著寒意的蝴蝶不時飛來。這實在是夠凄清的了。”者番”就是這番。
總的看來,這首詞寫得空靈蘊藉,讓人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因為詩人除了頭與尾是實寫外,主要部分都是虛寫的,先是用夢與愁去形容梅花,后來又引來三位神女去比擬梅花。這種形容與比擬,都是象征性的,因此詩中的梅花形象也如水中月,霧中花,讓人只覺其美,卻無跡可尋,正惟如此,愈發(fā)引人遐思,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而這也正是本詞的最突出特點。
上一篇:繼昌《祝英臺近詠梅》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淑《踏莎行梅》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