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同的認知,不同的情緒
俗話說“一百個人中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人們在看待生活中的每件事時也是如此。
在某地有一座松寺,規模不小不大,住著大約一百多名僧人,因為寺中有德高望重的和尚,因而,松寺在當地較有名望。這廟里的僧人善于幫人解惑,脾氣好,品德高尚,所以,附近的施主們如果遇到了無法解決的難題,都會去松寺聽僧人和尚說法,開導開導自己。
有一年,松寺來了一位女施主,她的心情十分不好,臉色很差,已經失眠了好幾天,想找位僧人幫自己開解。這位女施主平時就比較多愁善感,屬于敏感的性格類型,遇見事情的時候總愛往壞處想,加上性格內向,習慣把心事藏起來不說,因此久而久之,有點兒抑郁了。
女施主連續數天請教寺里的僧人,可她很失望,“無論年紀大的還是年紀小的,沒有一個人能夠幫我開解!”
眼見寺里的一百多位僧人都快要請教完了,女施主仍然一無所獲,十分焦急。最后一位她尚未請教過的僧人名叫摩訶盧,一直躲著不肯見她。
“不如就見見這位摩訶盧吧,如果見了他之后還不能打開心結,我就死心回家去!”
可令她沒想到的是,拜見了幾次摩訶盧,他都找出種種理由拒絕見她。這反而讓女施主產生了極大的好奇,“他不想見我,我卻非要見一見他不可了,這樣難見,說不定這位摩訶盧就是傳說中的得道高僧吧?”
實際上,摩訶盧不見她也是有原因的。在寺廟的眾多僧人中,他的年紀雖然不小,但卻出家最晚,經書讀得最少,所以,平日來往的香客與他說話,他都很沒有自信,還很緊張,常常磕磕巴巴的,有時候會被其他人嘲笑。
這一次,那么多的師兄都無法解答女施主的困惑,摩訶盧就更加膽怯了,“我肯定也不行,不如躲上幾天,等女施主走了再出來,要是我貿然與女施主說話,搞不好會讓她的病癥變得更加嚴重。”
可是摩訶盧還是被女施主找到了,這位女施主每隔一段時間就到摩訶盧的住處轉悠,害得摩訶盧無法出門。摩訶盧只得對師兄說:“好吧,我去見這位女施主,說明清楚自己的情況,讓她去另尋高人吧。”
摩訶盧和女施主終于見面了,女施主看到摩訶盧便覺得心情有些不一樣了,因為她過去見的和尚都是一臉嚴肅。
“但這個人胖胖的,笑容憨厚,看起非常和善,還有些傻兮兮的,有趣啊!”女施主對他的第一印象就很好,心頭有了一絲欣喜,“光吃素這個和尚都能長這么胖,看來肯定是‘心寬體胖’的人。”
摩訶盧和女施主閑談了幾句,然后很沒有底氣地說:“女施主,其實我是一個很愚昧的人,所以很多困惑都解不開。”
女施主聽了之后陡然一愣,摩訶盧這句話雖然說得沒頭沒腦,但就是這句話讓她眼前一亮!摩訶盧看到女施主這個表情,一時奇怪,也不知道該不該繼續講下去,他沉默了,小心觀察著女施主。
結果,這位女施主閉著眼睛想了良久,心中忽然感覺出現了一片光明,豁然開朗。她對自己說:“摩大師真不愧是難得一遇的高僧啊!我一直以來都糾結于一些瑣碎的小事,今天大師說得對極了,正因為我是個愚昧的人,所以才總是深陷困惑無法自拔……”
女施主睜開眼睛后打算向摩訶盧道謝,卻驚訝地發現他不見了。“摩訶盧去哪里了?”
其實他從剛才起就很忐忑,又發現女施主半天不跟自己說話,唯恐自己闖了禍,好一陣擔驚受怕,又是沮喪又是對自己失望,情緒不斷變化著,掙扎了一會兒,再也不敢面對女施主,就逃了出去,躲進了住持的房間。
“慘了慘了,她千萬不要來找我算賬啊。”他躲在住持的床底下,一個勁地嘀嘀咕咕。
幾分鐘后,女施主找到了寺廟住持,問道:“請問摩訶盧在哪里,我想向他道謝!”
住持笑了,道:“您參悟了嗎?”
女施主點點頭,向住持說明了自己參悟的過程,面帶微笑地把摩訶盧夸獎了一番,這才離開。摩訶盧聽了她的話,終于消除了內心的惶恐和不安,開心地從床底下爬了出來,不好意思地對主持說道:“原來,她不是來找我算賬的啊。”
住持笑了笑,點化他:“摩訶盧,人的認知各有不同,領悟自有不同,你又何必計較自己修行時間的長短呢?”
從此之后,不僅女施主不再有心病了,這個先前很瞧不起自己的摩訶盧也不再有心病了,變得自信而快樂起來。又過了幾年,胖和尚摩訶盧成了這座寺廟中最能幫人解惑的僧人,于是大家都來找他尋求開示。
人的情緒總是在不同的認知之下變得千奇百怪,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不必畏懼情緒。
啟示
阿秋法王曾這樣說過:“沒有的時候不期待,到來的時候不拒絕,失去的時候不遺憾。”這句話能很好地指導我們以正確的觀念面對生活,特別是我們不應該對事物報以太高的要求。有些時候,有些事成為了障礙,是因為認知不夠,又或者是你有限的認知限制了你的情緒,使得事情變得復雜了。所以,我們需要多聽多看,走出現有的小圈子,不再做井底之蛙。
上一篇:面對人生,少年才能掌握主動權
下一篇:不良心態,該清空時應清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