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贊最微小的進步
我和彼特·巴洛是老朋友了。他從事馴狗工作,我很喜歡看他的馴狗表演。我注意到每當狗兒稍有進步時,他就會輕輕地拍拍它,稱贊它幾句,并給它肉吃,好像它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馴獸師幾百年來都是用同樣的方法。但是我一直很奇怪,為什么我們要改變一個人時卻不用馴狗的常識?為什么我們不以肉代鞭?為什么我們不用稱贊代替斥責?即使是微小的進步我們也要稱贊,這樣可以激勵別人不斷進步。
心理學家杰斯·萊爾說:“贊美對于人的精神就像溫暖的陽光,沒有它我們就不能開花成長。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卻只想給別人冷酷的批評,而不愿給我們的伙伴贊美的溫暖陽光。”
其實,歷史上因稱贊而成功的奇跡數不勝數。
例如,19世紀早期,倫敦有一位青年希望成為一名作家。但似乎事事都跟他過不去:他頂多上過四年學,他父親因為還不起債而被投入大牢,因此這位青年常常飽受饑餓之苦。最后,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間老鼠穿梭的庫房中粘貼黑油瓶標簽。晚上,他和兩個來自倫敦貧民窟的臟小孩一起睡在一間陰暗的小閣樓中。他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毫無信心,在深夜溜出去,將他的第一篇稿件寄出去,以免別人笑話他。盡管一篇篇稿件都被退了回來,但他最后迎來了偉大的一天,他的一篇文章被錄用了。事實上,他沒有得到一先令報酬,不過有一位編輯稱贊了他。他如此興奮,在街上毫無目的地游蕩,興奮得淚流滿面。
一篇故事被刊出而獲得稱贊及認可,改變了他的整個人生,如果沒有那次鼓勵,他很可能會在那家老鼠成災的工廠中過一輩子。你也許早已知道那個孩子,他的名字叫查爾斯·狄更斯。
倫敦的另一個孩子,在一家干貨店當店員。他每天早上必須5點鐘起床,把店鋪打掃干凈,還得像奴隸般工作14個小時。那簡直是在做苦役,他看不起這份工作。過了兩年,他實在忍受不下去了。一天早上,他起床之后沒吃早飯,步行15里去找他母親,她在別人家里當管家。
他幾乎發狂了。他請求她,他哭泣,他發誓:如果他必須再留在這家商店,他一定會自殺。然后,他寫了一封長長的且帶有悲劇色彩的信給他的老校長,說他的心已經破碎,不愿再活下去了。老校長給了他一些勉勵,并肯定他是個很聰明的孩子,應得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并給了他一份教員的工作。
這次鼓勵改變了那個孩子的前途,使他在英國文學史上寫出了不朽的一頁,因為他后來寫了許多暢銷作品。他就是赫伯特·韋爾斯。
以贊揚代替批評,是史金納教授的核心觀點。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以動物和人做實驗,證明當減少批評并且多加夸贊時,被實驗者就會多做好事,而相對不好的方面則會大大減少。
北卡羅來納州落基山的約翰·林杰波夫就采取這種方式來對待他的孩子。像許多家庭一樣,父母對孩子動不動就大聲吼叫。許多情況顯示,在經歷了這樣一段時期之后,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惡化了。林杰波夫先生決定試試在我班上學到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他說:
“我們決定以稱贊來代替挑錯。當我們看到他們經常做錯時,這一點很難做到;要找些事情來真心稱贊真的太難了。我們就想辦法找他們值得贊揚的事情。第一天,他們以前做過的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真的不再發生了。接著,他們其他的錯誤也消失了,并開始按照我們的贊許去行事。結果事情出乎意料,連我們都不敢相信。當然,這種情況并沒有一直持續下去,但比以前要好得多。我們現在不必像以前那樣。孩子們做對的事情遠遠多于做錯的事情。”
這全都是贊美最細小的進步,而不是斥責過失的結果。
這一策略在工作中也有效。凱斯·羅伯在加利福尼亞州木林山公司工作,也運用了這一策略。
羅伯先生的印刷廠承接的業務,有許多品質很精細。有一位印刷工是新手,不太適應工作,導致他的上司很不高興,打算解雇他。
羅伯先生知道了這一情況后,親自來到印刷廠,和這位年輕人談了一次。他說他對年輕人剛接手的工作非常滿意,并告訴他這是他曾在公司看到的最好的產品。他還指出這些東西好在哪里,以及年輕人對公司的重要性。
幾天以后,情況大為改觀。那個年輕人后來告訴他的同事,羅伯先生非常欣賞他生產的產品。從那天起,他就成了一位忠誠細心的員工。
羅伯先生并沒有奉承年輕印刷工。他特意指出了年輕人的工作好在何處,所以他的贊美對被贊美者尤具意義。
我們都渴望贊美和認可,而且會盡一切努力得到它。假如你我愿意鼓勵我們所接觸的每一個人,使他們認識并挖掘自己所擁有的內在寶藏,那么,我們不僅可以改變他,甚至可以使他脫胎換骨。
這夸張嗎?來聽聽美國有史以來最杰出的心理學家及哲學家威廉·詹姆斯的名言吧:
“與我們應有的成就相比,我們不過半醒著。我們現在只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一小部分。廣義地說,人類的能力遠未開發。人擁有各種能力,卻不曾利用它們。”
是的,你就具有各種潛能,但卻不習慣運用。這些你大概沒有充分發揮出來的才能之一,就是稱贊別人、激勵別人,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潛能。
能力會在批評下萎縮,贊美會開出美麗的花朵。所以,要想成為高效率領導,就要應用第三項法則:稱贊最微小的進步,并稱贊每一次進步。要“誠于嘉許,寬于稱道”。
上一篇:真誠地關心別人
下一篇:競爭促使你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