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蘋果聯想
少年牛頓喜歡各種各樣的工具,并且制造出了許多奇怪的小玩意。
12歲時,牛頓進了一家公立學堂,并寄宿在一位藥劑師家里。有一天,牛頓對藥劑師的一位親戚說:“你能不能把地下室的那只木箱給我,我想做一個鐘”。那位親戚看著小牛頓那副認真的表情感到十分好笑,心想:這小家伙真是異想天開,一只木箱能做鐘嗎?牛頓見他不相信自己,只得再三的肯求:“先生,您就把那只木箱給我吧,我敢保證,您將再不會因為不知道準確的時間而遲到了”。
“上班不遲到”是具有誘惑力的,那位親戚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將木箱交給了牛頓。牛頓如獲至寶,每天放學回來,他就埋頭做起鐘來。沒多久,他就做好了。每天早晨,他將適量的水注入一個盂內,孟內滴出的水流控制著鐘上時針的運動。那位親戚接受了牛頓送給他的禮物,以后再也不敢小看牛頓了。
牛頓27歲時,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并被聘為劍橋大學數學系教授。在假期中,他喜歡回到母親家里,在她的花園中一坐就數小時,他從容不迫地觀察周圍的一切,思索著各種各樣奇特的問題。一次,吃過午飯,牛頓又獨自來到花園中坐下,他閉目休息了一會兒,等他睜開眼時,突然發現從近旁的一棵樹上掉下來一只蘋果。當時,花園里是安靜的,并且沒有風。牛頓的腦袋瓜飛快地轉動起來,很快他作出了歷史上一項最重要的發現,他將人們的想象由一只蘋果的落地引向了星體的運行。在此之前,人們知道有一定質量的物體落到地上,是由于地心吸引,但是他們不知道這條引力原理同樣可以應用于整個宇宙。牛頓給蘋果落地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宇宙的定律就是質量與質量間的相互吸引。”回到學校,牛頓把他的發現告訴了他的朋友們,但卻遲遲不愿發表他的觀察所得。在朋友們的再三勸說下,牛頓勉強同意準備出版手稿。
一旦投入工作牛頓再次表現了他驚人的毅力。他經常連續幾夜不合眼,在房里不停地踱來踱去,天亮的時候,稍稍打個盹,吃些早點,又繼續伏案工作。傭人給他送去的熱騰騰的晚餐,通常變成了他冷冰冰的早點。有時,他也到花園里散散步,腦子里卻始終圍繞著問題。一旦發現什么,他便會大叫一聲,然后飛奔上樓,趕緊在書桌上記下點什么。
牛頓就是這樣喜歡獨自遨游在自己創造的幻境之中,把自己的發現當作一種個人消遣,為的是使自己能在寂靜的書齋中解悶。因此,他對工作的投入達到忘我的境地。
一次,一位美貌的姑娘終于使牛頓動心。一天晚上,牛頓把她約來,準備向她求婚。他輕輕地握著姑娘的手,含情脈脈地注視著這位美人,然而看著看著,牛頓的思想又溜到另一個世界里去了,他腦子里開始思索無窮量的二項式定理,就像做夢一樣,他抓住了姑娘的一個手指,錯誤地把它當成通煙的通條,硬往煙斗里塞,聽到姑娘疼得大叫,牛頓這才清醒過來。
又有一次,牛頓去赴宴。他走出家門沒多久思想就開了小差,漫無目的地在街上游逛,卻害得他的朋友在家等他等得不耐煩。等牛頓想到赴宴的事時,宴會早就散了。牛頓只好無可奈何地嘆口氣,回家后晚飯也不吃,繼續研究他的學說。
上一篇:愛迪生蓄電池
下一篇:獨自飛上藍天的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