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驤奮勇抗敵寇
徐驤是臺灣抗日義軍領袖,也是我國近代杰出的愛國者。他原本是個文秀才,但是卻酷愛習武。徐驤生在農村,與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十分同情農民的疾苦。
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割讓了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日軍在臺北登陸。臺灣人民義憤填膺,奮起反抗,推舉黑旗軍劉永福為抗日領袖。可是,黑旗軍只有幾千人,怎能扭轉危急形勢呢?
這時,徐驤挺身而出,召集鄉民們說:“我們雖然把臺灣的抗日重任托于劉公,但劉公孤立無援。因此,我們應該組織起來,人自為戰,家自為守,誓與我臺灣島同生死,共存亡!”
激昂慷慨的言詞,感動了大家。會一散,各鄉就選派了壯丁,組成了民團,推舉徐驤為團長。從此,徐驤同臺灣人民共同抗日寇。
8月,日軍進犯大甲溪,徐驤和黑旗軍守將吳彭年布好埋伏。日軍剛渡過溪水,吳彭年的伏兵就發起了攻擊。日軍見勢,連忙后撤渡河。剛渡一半,徐驤伏兵喊殺著截了過來。日軍大亂,紛紛溺水,死亡不計其數。溪水戰告捷。
這時,徐驤的家鄉苗栗已經淪陷,有人說:“趕快設法尋找家屬吧!”他說:“國破家何在!臺灣不淪陷,家屬何愁找不著!家鄉已淪陷,還談什么尋家屬!”
10月,日軍又向臺南嘉義進攻,徐驤和守將王德標挖掘了地道,裝上地雷群,直達敵人營下。半夜時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敵營升天。炸死敵人700多人,日軍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重傷后殞命。地道戰告捷。
日軍不斷增援,而黑旗軍和義軍糧餉彈藥缺乏,處境越來越困難。徐驤和王德標退守曾文溪,動員了高山族壯士參戰。日寇猛攻,王德標戰死。徐驤身受重傷,仍指揮戰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震臂高喊:“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
臺灣,雖落入了日軍手中,但徐驤等愛國志士的英雄氣概,始終鼓舞著臺灣人民對侵略者的反抗。
上一篇:彭修震敵救父
下一篇:我的初戀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