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幸福過濾器
一次無意中拿到一個筆記本,上面寫著“幸福的N個瞬間”,于是朋友們聊起自己的小幸福。
“我的插花作品有人欣賞時最幸福。”
“每天回家時看到小女兒,把她舉得高高時最幸福。”
“我和好友去生意火爆的美味路邊攤,每次總有位置的時候是最幸福的。”
“我自己種的菜長出嫩芽時是最幸福的。”
“我和老爸在陽臺看夕陽,一邊喝酒吃鹵菜一邊聽他數落我媽的不是時,感受父母健在很幸福。”
“圖書展上看到我的書在書架上我就感覺最幸福。”
……
朋友曾問我:“你知道我為什么喜歡你嗎?”我說:“因為我特別愛學習,愛分享。”她說:“不是。因為你飛翔的姿勢特別美。”
每次外出學習或講學,腳步輕盈地拖著拉桿箱穿梭在各大機場,看到玻璃窗里自己精力充沛的樣子,內心很充實很幸福。很多人不喜歡飛機起飛時的感覺,偏偏那是我的最愛。很享受那一刻:我又飛了,我有一雙翅膀。也有人說:“你很辛苦,整天飛來飛去的。”卻不知我樂此不疲,那是我最幸福的時候。
這世上最遠的距離是知與行的距離,最近的是自己與幸福的距離。
幸福,源于關注。你關注它,就會感受到它的存在。
那天我注意到自己手中幾本書和雜志的標題:《9道門,引你奔向幸福》、《多元成功是一種幸福》、《幸福的神話》、《真實的幸福》、《幸福想你了》……因為關注,我看到的都是幸福。因為學習,因為人生經驗,我懂得欣賞,又不盲從,清醒地知道我的幸福在哪里。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過濾器,它決定我們感知到什么樣的現實。
你是否允許自己是個幸福的人?
三位泥水匠同樣在砌磚:一位泥水匠認為自己只是在干活掙錢,唉聲嘆氣;另一位泥水匠清晰地知道最終建筑物的樣子,是高樓或是宮殿抑或是教堂,他認真做事;第三位泥水匠會快樂地說:“我在創造一個地方,人們在那里可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完整。”他滿懷喜悅地做事。他的關注沒有在干活掙錢上,甚至不僅是為自己,而是為了更多人更好的將來。
三位泥水匠的工具是一樣的,磚也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他們心中的過濾器不同,于是看到的、想到的、體驗到的不一樣。
沒有人限制我們獲得幸福,真正限制我們的是心里的過濾器。幸福與否,是自己決定的。
我的一位朋友,七歲時發現患營養性肌肉無力癥(俗稱肌肉癌),生命的極限是18歲。可他堅持在輪椅上學習繪畫,并小有成就。他和母親最常說的話是:我們很幸福。他們從沒感覺自己多么不幸,反而視它為平常。他們關注的是自己得到了多少溫暖、支持和愛,在他家40平方米的小屋里總是充滿陽光。
不是人生在那里,你就要那么活,而是要和生活一起創造不同的精彩。
附
幸福教練的練習——專注于你的幸福力
主命題是:你的幸福通過某種方式表現出來了嗎?
若回答“是”。
自我提問:是哪些方式表現出來的,說說看(這些問題平時大家通常不會細想)。
繼續提問:這些給你帶來什么樣的感覺?你都為此做了什么?
若回答“不是”。
反復自我提問:那什么能讓你感到幸福?
再提問:你為此都做了什么?
重復提問,可以循環,直到內心真正清楚自己想要的幸福方式是什么。
上一篇:正常、綻放
下一篇:活出幸福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