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親密關系
人生活在各種各樣的關系之中,關系的好壞決定生活的質量,生命的品質。我們平時是否處理好了各種關系?
所有的問題都來自關系,人類最重要的關系是與父母的關系,與伴侶的關系,與子女的關系。親密關系均來自家庭生活??赡苁亲钐鹈圩羁鞓返?,也可能是最失望、最痛苦,一切取決于你如何經營。
親密是一種需要,生活中可以沒有高級轎車、名牌服裝和豪華住宅。但是,要想幸福地生活,卻離不開親密的人際關系,親密關系是愛的藝術與被愛的愉悅,親密是人們的一種合理需求和幸福生活的先決條件。
人們都渴望溫暖人心,無與倫比的親密關系。但是,很多時候,這種徹底的、無條件的自我分享似乎很難。我們要有意識地理解和體驗親密關系。我們將能夠創造所有人都渴望已久的牢固的聯系、強烈的喜悅和持久的同盟。
一位女博士嫁給一位已婚且低學歷的男士,婚后生下一子,母親來到她家中幫助照顧孩子。她母親總覺得自己的女兒吃了虧,怎么看女婿都不順眼,經常在家中拉臉色,讓女婿下不了臺。丈夫將壞情緒轉嫁到妻子頭上,搞得這位女博士心中暗暗叫苦,形容自己像風箱里的耗子——兩頭受氣。她已經不覺得母親是來幫她的,簡直就是來破壞她家庭的。
還有一位女性公務員,母親一直與她同住,丈夫待這位女性公務員母親也極為和善,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可前不久公公突然在老家猝死,處理完喪事后丈夫提出把母親接來同住。這讓她很糾結,對婆婆與媽同住一個屋檐下充滿了恐懼。
親人無法選擇,有時與親人和睦相處顯得比什么都重要。
心理學家為我們繪制了一份關系地圖:關系帶來熱情、共鳴、親密、分享、接納、著迷與上癮,也帶來依賴、憤怒、嫉妒、哀傷、冷漠、厭煩和彼此的控制。關系的發展階段呈現出浪漫期、權力爭奪期、整合期、冷漠期、分離期、超越期、承諾期和共同創造期的螺旋式生命循環。在關系里的我們,將回避看到內心最深層的渴望、過去未了的創傷和長期發展的模式,但這同時也是我們突破自我和深度發展最好的試練場。
我們強調信心、分享、接納與不帶自我責難的個人責任,探討如何創造并滋養一份親密關系,并在關系中呈現出愛的完整意義。在更切實際的時間內進入親密關系。
現在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愈來愈復雜,愛的含義也愈來愈含糊不清。人是社會性動物,“愛”與“被愛”是人的基本需求。然而,大多數人并不擅長處理親密關系。于是,本應該帶來美妙體驗、快樂享受以及甜蜜回味的親密關系,卻往往帶來的是失望、痛苦,甚至怨恨。有方法嗎?有。培養一份親密關系并不難,沒有什么高深的學問在里面,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用心去經營。
我們和親密伴侶的關系,其實是自己和自己的關系,找到真我,認識到自己的內心,你和親密伴侶的關系自然也就會改善。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也體驗過狂喜與極樂,我們渴望建立永恒真摯的親密關系,卻又害怕再度受傷。只有勇敢地面對,穿透自我障礙,用愛釀造幸福的秘方。沒有人能年復一年地活在熱情、浪漫、甜蜜的親密關系之中,但我們能在親密關系的旅途中,學習面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學習接受和放手,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梁。
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較別人的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呵護我們的親密關系,理解、溝通、交流、包容、寬恕,用愛去經營親情、友情和愛情,這就是自我成長的過程。生命就是關系,所有的問題都來自關系,所有的學習從經營好親密關系開始。
上一篇:可以老,但不能不成長
下一篇:善用“五感”享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