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應變進退隨心
我們在社會應酬中,要動用不同的思考模式去對待不同的事情,做到靈活應變,進退自如,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北宋時期的趙從善,是趙匡胤的曾孫,在京城為官。
有一次,皇帝和太后要在夜間經過萬松嶺,需要三千把火炬照明。事情來得倉促,一時難以籌集這么多火炬,眾人都一籌莫展,生怕完不成任務皇帝怪罪。趙從善想了一下,命人到京城各處去搜集簾子,不管是竹簾還是蘆簾,涂上油脂后,卷起來,用繩子拴牢,綁在萬松嶺必經之道兩邊的松樹上,充當路燈。
眾人都戰戰兢兢地害怕皇帝怪罪,趙從善卻若無其事地在前面帶路。皇帝和皇后路過時,火把通明,將夜照亮得如同白晝,“實以脂,卷而繩之,系于夾道松樹,左右照耀,比于白日”。皇帝不但沒有怪罪趙從善,還連連夸贊他會辦事。
還有一次,皇帝要舉行祭祀,需要三百張紅桌子,必須在一日之內置辦完畢。這項任務落在趙從善的肩上,文武百官都等著看他出洋相。沒想到趙從善很有辦法,從京城各大酒店搜集來樣式差不多的三百張桌子,糊上白紙,用紅色油漆一涂。
皇帝舉行祭祀儀式時,看到一色的紅色桌子對趙從善非常滿意。從這兩件事來看,趙從善的思路寬廣,沒有火把不要緊,把相似的東西變成火把;沒有紅桌子也不是問題,把現成的桌子變成紅桌子就行。這種靈活應變的作風使他不僅解決了難題,還討得了皇帝的歡心。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應急方面也很有辦法。他在長沙的時候,想在后花園建一座樓用來賞月,然而已經到了八月初旬,樓雖然建得差不多了,瓦片卻還沒著落,看這樣子如果想在中秋時上到這座樓上賞月是不太可能了。怎么辦呢?辛棄疾靈機一動,命令下屬到市集上宣布:凡是借二十片瓦的,都給錢一百,限兩日內送齊。果然兩天之內,送來的瓦片數不勝數,“于是瓦不可勝用”。
辛棄疾的思路就是:自己雖然沒有瓦片,但是可以通過租賃和購買的手段調集瓦片,當然,價格就要稍微高一點。自己沒有占有資源,不等于沒有資源,可以想辦法將資源調集過來,為自己所用。
隨機應變,不僅解決了難以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使自己賞月吟詩的愿望變成現實。這在沒有電影、電視、電腦的時代,將是一個多么令人快樂的事啊!
明朝的張愷在江陵當縣令時,有一年,遠征交趾的朝廷部隊經過,向當地征用幾百架軍用火爐。江陵當地并不生產這種軍用器具,但張愷卻有辦法,他叫人將桌子的四條腿鋸掉一半,然后將桌子中間鑿空,放上鐵鍋,這樣就成了軍用鍋灶,“愷即命木工以方漆桌鋸半腳,鑿其中,以鐵鍋實之”。利用現成的來制作所需的,既節省了時間,又完成了任務,確實高明。
機智靈活,應對自如有時還可以逢兇化吉,保全性命。
清朝禮部尚書紀昀,才思敏捷,能言善辯。一次,天奇熱,他正光著膀子同軍機處的幾個人伏案工作。突然,門外傳來“皇上來了”的聲音,穿衣已來不及了,光膀子接駕又恐有褻瀆萬歲之罪。
紀昀急中生智,連忙鉆到桌子底下藏起來。后來聽不到皇上說話的聲音了,他估計皇上走遠了,就在桌子下面問其他幾個人:“老頭子走了沒有?”這時,坐在椅子上的皇上一聽此說,立即板起面孔問:“紀昀,你叫我老頭子是什么意思?今天非講清不可。”
紀昀見皇上還沒走,知道闖禍了。于是,紀昀干脆從桌子底下鉆出來,趕忙俯伏在地叩頭,口稱“死罪,死罪”。
皇上說:“叩多少頭也不行,快講‘老頭子’是什么意思。”
紀昀又給皇上叩了一個頭,然后索性慢條斯理地說:“萬歲不要發怒,奴才之所以稱您為‘老頭子’,確實是對您的尊敬。‘萬壽無疆’稱為‘老’,‘頂天立地’稱為‘頭’,皇上稱為‘天子’,這就是我稱您‘老頭子’的原因。”皇上得意地笑了,赦紀昀無罪。紀昀應對之巧在于將“老頭子”一詞拆字聯義,并使其義處處都落實在“天子至尊”之意上,這就是紀昀的急智。
在政治斗爭中,掌握局勢,應付自如顯得尤為重要。
公元222年至235年間,古羅馬國的帝王因昏庸無能,激起了人民的不滿,被大將塞維羅推翻,塞維羅當了新一代羅馬大帝。
此時,塞維羅要主宰整個帝國面臨兩大困難:一是尼格羅已在亞洲稱帝,二是阿爾匹諾正在西方建立自己的政權。塞維羅知道,此時,他如以習慣性的思考模式去對待尼格羅和阿爾匹諾,就只有進軍一途,堅決地消滅他們。但是,這兩強的勢力太大了,如不知進退,將是十分危險的。于是,他決定動用不同的思考模式,采取靈活應變的方法去對付這兩大強敵:對于西方的阿爾匹諾,他用退一步的方法,以賜給“愷撒”的稱號來穩住他;對于亞洲的尼格羅,他則用突襲的方式予以剿滅。
當然,最后他還是在法國活捉了被他賜封過的阿爾匹諾,達到了他主宰羅馬帝國的目的。
公元前192年西漢惠帝時,其母呂太后專權。一天,呂后接到匈奴冒頓的一封信,信中之意,要娶呂后為妻,代劉邦當中原皇帝。看過這封粗魯無禮的來信之后,呂后大怒,“欲斬其使,后兵擊之”。
季布道:“高帝新喪,吳下創痍未復。樊噲大言以十萬軍可橫行匈奴,這不是為了面諛太后,置天下安危于不顧嗎?況且冒頓素來大話欺人。”
這一番話,說得太后一臉的怒色漸漸平息下去。
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思,呂后命人回信冒頓:“大王不忘懷于我,給我來信。想我已年老色衰,發齒墜落,行步失度,哪里還配得上大王呢?現在奉上我平日乘坐的御車兩輛,良馬八匹,備大王乘用。”
匈奴冒頓接到信后付之一笑,一場危機,就此化解。遭遇困境時能應付自如,游刃有余,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之一。
上一篇:消滅“拖延”這個時間竊賊
下一篇:用中國智慧進行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