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閑,享受要在“這一刻”
等有錢了,我要去環游世界,體會每個地方不同的風土人情;
等拿下這個項目,我要帶家人來這家昂貴的餐廳吃飯,讓他們嘗嘗大廚最拿手的烤羊排;
下個假期我絕對不再加班了,要去把那本一直想借的書借回來看看;
下次有時間一定要把朋友約出來聚聚,都已經好久沒有見到他們了……
你是否也曾為自己做過諸如此類的種種規劃?是否也曾數次告訴自己,要從忙碌中解脫出來去享受生活?那么,有多少你曾做過的規劃實現了?你曾向往的生活又有多少享受到了?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穿梭往來于塵世之中,正如一首流行歌曲中唱的那樣“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但在這四處奔波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反而感受不到內心的充實,只在忙忙碌碌里不堪重負,讓生活陷入枯燥乏味。
一位商人邀請朋友到家里做客。整整一個晚上,他都在對朋友傾訴他的煩惱和生意上的不順利。他談到在孟買和土耳其的財產,談到他所擁有的土地,還有他的咖啡因,還取出從印度買回的珠寶讓朋友欣賞。
商人說:“我的朋友,我明天又要出門做生意了,等這次生意做完,我可要好好休息一下。做生意做了這么多年,我早就想休息了,這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事,但是現在我需要把中國的麝香運到波斯去,聽說波斯貴族非常喜歡中國的麝香。然后我再把波斯的地毯運到羅馬,再從羅馬購買一些雕塑用船運到印度,再從印度買大批香燭運回波斯,等這些做完我就可以休息了。”大商人雖面帶倦色,可仍滔滔不絕地向朋友宣布他的計劃。
朋友笑著問:“你剛才所說的生意,要用多長時間才能做完呢?”
商人說:“最快也得一、兩年吧!”
朋友嘆了一口氣,說道:“那你最想做的事——休息,又要等上兩、三年了。”
人生無常,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未來是不可確定、無從掌握的,將想做的事情放在未來,更是沒有任何保障。就像故事中的商人,總想著做完事情之后就要休息,但事情何時才能做完?更重要的是,你并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么,你也不知道等你終于做完事情的那一刻,是否還真能有好好休息的機會,所以,為什么不在忙的時候偷閑一下呢?試著把想做的事情放到當下,而不是那不確定的未來。
宋代詩人黃庭堅在《和答趙令同前韻》中寫道:“人生政自無閑暇,忙里偷閑得幾回。”意在告訴人們人生是忙碌的,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千萬別讓自己陷入枯燥乏味中,要學會忙里偷閑。
清代漲潮《幽夢影》中也有這樣一段話:“人生之樂莫于閑,閑非無所事事也。閑者能讀書,閑者能游名勝。”在工作生活節奏飛快的今天忙里偷閑,擠出點兒時間松弛一下疲憊的身心。別讓生活羈絆著你,做回自己生活的主人,想不從容淡定都難。
也許,你會說“每天的工作、生活那么累,哪有精力和時間偷閑呀。”殊不知,休閑與忙碌其實并不矛盾。沒有時間環游世界不要緊,你可以擠出時間到附近的城市看一看,同樣能體會到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沒有經費到昂貴的餐廳吃飯不要緊,一家人的聚餐,不管吃什么都是溫馨幸福的;沒有時間和朋友聚會也不要緊,哪怕一條短信、一個電話也能搭建友誼的橋梁。
越是日理萬機的“大忙人”,其實越能掌握忙里偷閑的“大技巧”,英國首相丘吉爾就是一個很會忙里偷閑的人。
二戰時,已近70歲高齡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臨危受命,每天都要工作16個小時以上,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但是他卻依然保持精神爽朗的工作狀態。究其原因,其實就在于他很善于忙里偷閑。
一般來講,只要一坐上汽車,丘吉爾就不再過問任何煩瑣的雜事,充分利用一路上的時間來休息。他曾經詼諧地說:“我的覺一半是在車上睡的。”此外,他每天都堅持午睡1個小時,晚飯后要在辦公室的床上睡上2小時左右,醒來后立即精神飽滿地投入工作,直至次日凌晨。
丘吉爾還有一個習慣,無論什么時候,只要一停下工作,他就爬進熱氣騰騰的浴缸中去泡澡,然后裸著身體在浴室里來回踱步,并要求侍衛即使天塌下來也不要打擾他,以此放松和休息。德軍對倫敦狂轟濫炸時人們驚奇地發現,丘吉爾竟坐在防空洞里織毛衣,原來這也是他獨特的放松方式。
“如果有地方坐,我絕不站著;如果有地方躺著,我絕不坐著。”善于休息的丘吉爾顯然是一位忙里偷閑的高手,這正是他畢生精力充沛,至八九十歲高齡依然頭腦清醒、思維敏捷的原因之一。
整天說自己忙,沒時間的人,難道能比丘吉爾更忙嗎?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沒時間只是因為你從未認真地去安排過你的時間。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適當的娛樂和享受不僅不會浪費時間,反而更有助于你更好地投入工作。所以,偷閑不僅能為人生增添樂趣,同時也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要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工作時就全身心投入,高效運轉;休息時就充分放松,把工作完全放在一邊。不要在工作時總想著登山觀海,而真正有時間閑下來的時候,卻又無所事事。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用力擠總還是能擠出一點點的。美國著名心理咨詢專家理查德·卡爾森在他的《讓事情更簡單》一書中就建議人們:我們要懂得享受生活,學會忙里偷閑,每天度個“迷你假”。
如此看來,學會忙里偷閑,已然上升為一種境界。
要想讓生活充滿情趣,讓生命從容淡定,只要卸下一些“忙碌”就可以。以唐人李涉的一首《題鶴林寺壁》作結尾,但愿給我們一些指導與啟發:“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上一篇:幸福,從假裝快樂開始
下一篇:慢些何妨,守住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