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簡單,活在當下
越是活得簡單的人,就越是容易快樂。歷史上那些熟稔自然、超然頓悟的大師往往都有一顆純粹之心,不喜歡繞著圈子說話,不愿意作違心的表達。是是非非,絕不作假,胸無城府,簡單純樸。
老子三言兩語,孔子述而不作,莊子善假于物。對這些偉大的思想家們而言,世界沒有那么復雜,語言沒有那么復雜,思想也沒有那么復雜,所以他們能夠從簡單中悟出真理,寫下永垂不朽的篇章。
人的痛苦和憂慮往往來自于想得太多,想得太復雜。但事實上,我們這一生所擔心的事情里,有90%幾乎都不會發生,而發生的10%中,甚至有一半可能會因禍得福。因此,人生其實不必擔憂太多,過去的事情已成定局,未來的事情充滿不確定性,我們只需活在當下,讓思想簡單點兒,讓生活簡單點兒,煩惱自然就會少。
愛因斯坦生于一個貧困的猶太家庭,從小飽經苦難。一舉成名后,各種榮譽和優厚的待遇撲面而來,他卻始終淡泊名利,依然保持當年窮學生簡樸的生活方式。
愛因斯坦曾一度受邀去荷蘭萊頓大學執教,他對宿舍的要求是:有牛奶、餅干、水果,再加一把小提琴、一張床、一張寫字臺和一把椅子即可。學校當然全部滿足他的“奢求”,愛因斯坦常常為此而興高采烈地喊道:“有了這些東西,我還需要什么?什么都不需要啦!”
不管何時何地,愛因斯坦始終奉行自己簡樸的生活方式。1929年他應比利時伊麗莎白王后之邀訪問布魯塞爾。皇家車隊在頭等車廂外等候了好久也不見愛因斯坦的影子,最后只好空車回宮,可不久后,愛因斯坦居然獨自來到了王宮。原來他沒有坐頭等車,而是坐了三等車。他還婉言謝絕住進豪華的宮殿,堅持下榻三等旅館。
1933年為躲避法西斯迫害,愛因斯坦移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以當時最高年薪——16000美元聘請他,他卻說:“這么多錢!能否少給一點?3000美元就夠了!”人們大惑不解,他脫口道:“依我看,每件多余的財產都是人生的絆腳石;唯有簡單的生活,才是我創造的原動力!”
愛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觀》一文中說:“生活的本質和精髓原本就是簡單生活,而不是復雜生活,更不是奢侈生活。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標的本身,而是把追求簡單當作人生的一種高境界。”
1955年4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這位科學巨匠依然不改初衷,固守“簡單”,他的遺言是:不發訃告、不搞葬禮、不建墳墓、不立紀念碑。
“多余的財產是人生的絆腳石;唯有簡單的生活,才是我創造的原動力”,仔細思忖,愛因斯坦的話絕非“作秀”,而正是他偉大的“秘訣”!試想,倘若不婉拒各種社交活動與宴會,倘若不是將功名利祿視為身外物,他有足夠的時間致力于量子理論研究嗎?他有足夠的精力獻身于枯燥的科學事業么?
清人劉大魁在《論文偶記》寫道:“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作美文須如此,做人也一樣。一份淡定、一份澄明、一份雅致,在簡單中順暢,在簡單中成就,在簡單中自得,這種簡單很可敬,此種心境甚可貴。
對于簡單的人來說,幸福同樣很簡單。饑餓的時候得到一塊面包,這就是一種簡單的滿足和幸福;對于想得復雜的人而言,幸福卻非常遙遠,饑餓的時候得到一塊面包,他卻又會開始擔憂下一頓的面包,下下一頓的面包……這樣的人心中總是充滿擔憂,悔恨著過去,懼怕著未來,卻唯獨不懂得享受當下,如此,自然離幸福越來越遠。
“人”字,一撇一捺,寫出來很簡單,但人偏偏卻是最聰明又最復雜的動物,偏偏習慣把簡單之事復雜化,把微小之事放大化,讓生活變得煩冗復雜、沉重忙亂。因此,很多人都在喊“累”,而累的根源其實正在于此。
世界紛繁復雜,人生可以復雜也可以簡單,而真正能夠化繁為簡的是“人心”,我們只需改變一下心態就可以了。近代文學家冰心老人說得好:“如果你簡單,那么這個世界也就簡單了。”
《菜根譚》曰:“此身常放在閑處,榮辱得失誰能差遣我;此身常在靜中,是非利害誰能瞞昧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把身心放在安閑的環境中,世間所有的榮辱成敗得失都無法左右我,把身心放在安寧的環境中,人間的功名利祿和是是非非就不能蒙蔽我。這正是簡單的最佳注釋。
當我們置身于復雜浮躁的社會、瑣碎忙亂的生活、煩冗迷離的人際關系中時,能夠做到不再為贏得若干銀子而機關算盡,不必去勾畫如何名利雙收的藍圖,不必鉚足了勁踏在潮流的前面滿足虛榮心,也不再眼睛瞅著名牌樓市和進口車而心存焦慮時,自然能從復雜的生活中抽身而出,簡單做人,簡單做事,簡單幸福。
簡單不是對人生的退縮,不是清心寡欲,而是清醒中的深刻,明智中的理性,更是一種至純至美的人生境界。對自己簡單一點,對別人簡單一點,對周圍的環境簡單一點,定能心靜安然,氣度非凡。享受簡單,活在當下,這就是幸福最真實的模樣,也是人生最完滿的狀態。
上一篇:不要讓情緒的毒藥中傷自己
下一篇:人生的“幸福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