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幸福方程式”
現(xiàn)代人常常會提到一個詞——幸福指數(shù)。幸福是種很玄妙的東西,它不像大米、蔬菜、水果,能夠稱出斤兩;也不像竹竿、尺子、鉛筆,能夠量出長短。那幸福又怎么能用指數(shù)來衡量呢?你別說,這世上還真有這么一個“幸福方程式”。
這個所謂的“幸福方程式”是由美國經(jīng)濟學家薩繆爾森提出來的,他認為:幸福=效用/欲望。
在這個方程式中,效用指的是我們手中的財富轉(zhuǎn)化為物質(zhì)或心靈上的滿足的“量”。從這個“幸福方程式”中可以看到,效用與欲望是成反比的,欲望越大,人的幸福感也就越小。究竟是不是真的如此呢?讓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
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白手起家,靠炸油條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有了這筆積蓄后,他們便開了家飯店,并聘請了一位手藝高超的師傅,飯店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很快就擴大店面,并在幾年后又開了分店。
眾所周知,餐飲業(yè)是非常勞累并且忙碌的,為了照顧好生意,這對夫妻幾乎犧牲了一切時間,甚至連唯一的女兒也常常無暇照顧。
在夫妻倆迅速累積財富的同時,他們的女兒也一天天長大起來,這個女孩會時常勸父母:“不要太累,錢夠花就行?!钡母改改睦锟下牶⒆拥囊庖?,總是一門心思做生意,女兒一個月也見不到父母幾面,生活全靠家里的保姆照顧。
在缺少父母陪伴和教育的情況下,原本乖巧懂事的女兒和一群小混混玩到了一塊兒,常常逃學、喝酒、抽煙,最后甚至染上了毒癮……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就這樣走向了破碎的邊緣。
欲望太多的人,得到的東西看似很多,但真正享受到的卻只會越來越少,因為欲望已經(jīng)占滿了他們的心靈。物質(zhì)上的東西,可以靠不斷努力得到滿足,而心靈一旦產(chǎn)生空洞,卻永遠無法填補。正如故事里這對白手起家的夫妻,在積累高額財富的同時,與金錢一同增長的還有他們的野心和貪婪。為了賺取更多的錢,他們犧牲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犧牲了與女兒相處的寶貴時間,最終呢?孤獨的女兒在迷茫中毀了一生,夫妻倆即便擁有再多的財富,也無法讓一切重來了。
借用薩繆爾森的幸福方程式,我們看到,對于這對夫妻來說,他們所擁有的“效用”,也就是金錢的使用率是非常低的,忙于工作的他們幾乎沒有其他任何時間來享受金錢所帶來的便利。他們的欲望顯然十分膨脹,否則也不會為了追逐更多的財富,連最重要的親人也忽略了??梢?,這對夫妻的幸福指數(shù)顯然非常低。
至于他們的女兒呢?眾所周知,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比起物質(zhì)享受,他們更渴望來自父母的關(guān)愛和陪伴,很顯然,女兒得不到這一切,金錢根本無法給她帶來這樣的“效用”,她渴求關(guān)愛的欲望也得不到滿足。因此,即便有著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女兒也并不感到幸福,最終才會在孤獨和迷茫中走上不歸路。
在市場經(jīng)濟時代,金錢是一個永遠都說不完的話題,窮人想變富,富人想更富,不斷膨脹的物欲充斥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貪欲的催化下,為了金錢,甚至有一部分人可以無視他人利益,無視人格尊嚴,損人利己,無所不為,這種畸形的心理或許能換來金錢,但同時也是自我毀滅的前兆。
蜈蚣大家都見過,它有很多腳,爬起來總讓人擔心會不會一不小心把自己給絆倒了。
傳說在很久以前,蜈蚣本來是沒有腳的。它每天只能把肚皮貼在地面上爬行。后來蜈蚣就向造物主抗議了:“真不公平啊,其他動物都有腳,能夠跑得飛快,為什么我這個小小的蟲子卻連一只腳都沒有,怎么生存?”
造物主很憐憫蜈蚣,就對蜈蚣說:“那好吧,我給你兩只腳,讓你能像人類一樣行走?!?/p>
蜈蚣不滿意地搖搖頭:“人類走得太慢了。”
“那我給你四只腳,你就能像馬一樣奔跑?!?/p>
“馬有強壯的身體,我沒有。”蜈蚣還是不滿意。
“給你八只腳,你可以像蜘蛛一樣。”
“可是我沒有蜘蛛的結(jié)網(wǎng)技術(shù)。”
造物主無奈了,只好對蜈蚣說:“這樣吧,這里有一堆腳,你自己裝在身上,想裝幾個就裝幾個。”蜈蚣欣喜若狂,把所有腳都裝到了自己身上,它想著,有了這么多腳,一定能比任何動物跑得都快??蓻]想到,太多的腳反而磕磕絆絆,讓它邁第一步的時候就摔了個跟頭。等它終于學會怎樣使用這些腳時,又發(fā)現(xiàn)使用這么多腳走路讓它每天都生活在勞累中,還不如沒有腳呢。
人的欲望就像蜈蚣的腳,越多不見得就越好。腳能讓我們跑得更快,站得更穩(wěn),但物極必反,過多的腳卻反而會因彼此的磕磕絆絆而徒增煩惱。人的欲望也是如此,適當?shù)挠艹蔀槿藠^發(fā)圖強的動力,但過多的欲望卻只會成為人生的負累,拖住生命前行的步伐,帶給人無休止的煩惱與痛苦。
人生的“幸福方程式”其實早已揭示了幸福的真諦:分子越大、分母越小的時候,幸福指數(shù)才會越高。也就是說,當我們能夠?qū)⒔疱X充分地利用起來,換來物質(zhì)和心靈上的滿足,并盡可能地壓縮自己的欲望時,幸福自然也就如期而至了。
上一篇:享受簡單,活在當下
下一篇:你有怎樣的態(tài)度,決定了你有怎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