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為生命加快腳步——帕金森時間定律
想成為什么人?
一個做事迅捷、高效的人,可以同時應對幾件事,并處理得十分漂亮;而一個行動遲緩、缺少時間觀念的人,也許一天下來連一件事也做不成,還弄得身心俱疲。你是怎樣的人?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成為行動力強,辦事高效的人,發揮時間效率價值最大化。
時間差異
一個家庭主婦為了給遠方的女兒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上一整天:找明信片半個小時,選擇用哪張明信片要一個小時,再花半個小時查地址,再用一個小時仔細想該寫什么……這樣猶豫焦慮和操勞整整一天,最后累得七死八活,還對結果不甚滿意。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大忙人可以在20分鐘內寄出一疊明信片!
拖延要不得
一個工作效率高的人,即使同時應對幾件事也能應對自如,緊張有序;而一個行動遲緩、推三阻四的人,往往一事無成。兩者的區別究竟在哪兒呢?其實就在于前者已經養成了高效做事的習慣,而且掌握了做事最簡捷的方法。而后者,只是習慣了拖延,事情總是做不完,所以時間也總是不夠用。
時間就是生命
“快!快!快!為了生命加快步伐!”這句話常常出現在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統治時代的留言條上警示人們,旁邊往往還附有一幅圖畫,上面是沒有準時把信送到的信差在絞刑架上掙扎。當時還沒有郵政事業,信件都是由政府派出的郵差發送的,如果在路上延誤要被處以絞刑。
效率制勝
在古老而緩慢的馬車時代,用一個月的時間歷經遙遠而危險的跋涉才能走完的路程,我們現在只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但即使在那樣的年代,不必要的耽擱也是犯罪。講求效率是鐵的紀律。
“小而致命”
小毛病的拖延絕對不能輕視,有時候它會帶來致命的危險后果。由于愷撒的拖延,使他在到達議院時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打牌時信使傳信給他,說駐扎在特倫頓的雇傭軍總指揮正在穿越德勒華,要向這里進攻,但愷撒沒有打開就隨手把信塞到口袋里,直到牌打完才拿出來看,結果,等他倉促地把隊伍集合起來時為時已晚,部隊全軍覆沒。僅僅幾分鐘的耽擱使他喪失了尊嚴、自由和生命!
讀故事,懂心理——愛迪生的時間觀
愛迪生是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他一生中共發明了電燈、留聲機、電報機等共兩千多種新奇事物,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般人一生中能有一兩個發明就已經非常了不起,所以常人往往難以想象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如何才能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其實愛迪生的秘訣在于珍惜時間,善于利用時間。愛迪生常對助手說,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有一次,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需要測量一個空玻璃燈泡的容積,于是他叫助手來完成這件事情。可是過了好半天,助手也沒有得出結果,愛迪生很奇怪為什么要這么久,他轉身看到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忙得不可開交。
愛迪生很生氣地對助手說:“你怎么費那么多的時間呢?”他走過去,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把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助手就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做了這么久的工作,怎么都想不到呢?又量、又算,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助手的臉紅了。
就像愛迪生說的那樣,人生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正是這種靈活思考、節省時間的竅門,促進了他的發明事業蒸蒸日上。
人生拖延不得,時間是珍貴的,卓越的人都是高效利用時間的人。
要想克服辦事拖沓,效率不高的毛病,我們就必須在開始每一項任務之前,先為自己規定好最后的完成期限,有了期限也就有了壓力和約束,你便會加快節奏,提高效率。
現代社會就是時間的社會,現代社會的競爭就是時間的競爭。為生命加快腳步吧,養成高效的做事習慣,你會為生活的充實、向上、進步而欣慰!
上一篇:與對方同步,博得好感——效仿效應
下一篇:了解員工真實需求——雷尼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