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努力才有價值
哲人說,我們每個人都具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價值,沒有任何人、事、物能夠取代我們,也沒有任何人、事、物能夠貶低我們,除非我們自己看輕自己、自己貶損自己。
的確,人活著,就應該相信自己,即使處于低潮,也要鼓勵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無法避免諸多的挫折,但是不管那些無情的打擊如何使我們痛苦、受傷、難堪,我們都不應該忘記自身的價值,更不應該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從而妄自菲薄。
有位謙虛好學的畫家,一次,他將自己的畫送到畫廊展出,在畫的旁邊,他特地留下了一支筆,并且寫上了這樣一句話:“觀賞者如果認為這畫有欠佳之處,請在畫上標上記號。”
結果,畫展結束后,他看到了整個畫上標滿了符號,幾乎沒有留下空白的地方。
又過了一段日子,他的另外一幅畫要展出。這次,他同樣在畫的旁邊留下一支筆,但這次他寫的內容是:“請觀賞者將你們最為欣賞的妙筆都標上記號。”
畫展結束之后,畫家取回了畫,看到畫上又被涂滿了記號,那些之前被指責的地方都換上了贊美的標記。畫家明白一個道理:凡事只要自己欣賞就行了,孤芳自賞其實并不是壞事。
很多時候,我們對自我的評價往往會受他人評論的影響,誠然,對于他人的意見我們需要虛心接受。但是,任何一個人對事物或人的評價,總是不夠全面。簡單地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那些影響我們心理的評價并不一定就是中肯的意見,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去欣賞自己、認可自己,雖然這有點“孤芳自賞”之嫌,但是,若沒有“孤芳自賞”,哪來強烈的自信心呢?
歌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要想成功,首先要視自己比實際的自己更偉大才行。”人生漫漫征途,在前進的旅程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在生活這片藍天里,給自己準確定位,讓自己馳騁在最適合的領地。對此,哈佛告訴我們:人活于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切不可因為在某方面遜色于別人而失去自我。當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翱翔于藍天,馳騁于大地,但是,在夢想開始放飛之前,我們需要清楚地認識自己,你是否具有翱翔的能力?你是否能夠馳騁于大地?如果在沒有了解自己的情況下就擅自定位,一旦夢想跌落,內心的失望是無法忽視的。另外,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我們還要明白,必須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
孫女士是一個典型的事業型女人,但同時,她又是個不喜歡喧鬧的人。2003年,她開了一家茶樓,很多朋友問她為什么做這行,她的回答是:“我喜歡安靜的氛圍,聽安靜的音樂,安靜地喝著茶,那么,生活、工作中的壓力都會不翼而飛了,我覺得開這個茶樓能讓客人心神安寧。”
孫女士的茶樓黑白色調,純正的法式美味,大廳里有一面偌大書墻,清淡的書香與法式氣質融為一體。認識她的人都說,孫女士像極了她店內墻壁上所畫的女子:安靜、溫柔、追求完美。開業至今,茶樓在圈內已小有名氣。
但她似乎總是充滿能量,總是不知疲勞地工作。
對孫女士來說,最快樂的事情是早上起來,出門之前看著兒子在樓下玩耍,因為她要到深夜才回家。“我希望客人在第一時間里就能感受到我們準備好的一切——干凈的空氣、新鮮的花、明亮的玻璃窗、沒有味道的衛生間……”孫女人總喜歡親自招呼客人,“我所做的全部都是站在客人的角度上,把自己當成一個客人去挑剔。”
無論什么時候,孫女士都是一個工作狂:以前作為公司的部門經理,每天工作時間常常超過8小時,精力旺盛,喜歡挑戰;自己做老板了,還事必躬親。“我只要一工作就感覺非常滿足,”孫女士說,“我覺得我是屬于壓力型的,壓力越大工作越出色。”
故事中的孫女士為什么能擁有成功的事業?因為努力!其實,你也能做到,即使你現在厭煩工作,堅持再做一些努力,忍辱負重、積極向前,這將使你的人生發生根本大轉變。
有人說,我們的命運如同一顆麥粒,有著三種不同的道路。可能被裝進麻袋,堆在貨架上,等著喂給家畜;也可能被磨成面粉,做成面包;還可能被撒在土壤里,直到金黃色的麥穗上結出成千上百顆麥粒。人和一顆麥粒唯一的不同在于:麥粒無法選擇是被吃掉還是被做成面包,或是種植生長。而我們有選擇的自由,有行動的自由,更有心的自由。我們不該讓生命腐爛,更不該讓它在失敗、絕望的巖石下磨碎,任人擺布,而應該選擇自己的人生,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特殊的個體,上帝賦予了我們獨特的個性,就是要我們自信,且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實現自己的價值,進而讓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上一篇:略盡滄桑,方懂人生
下一篇:站在人生的瓦礫上,你就是英雄